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个人的极限

(2010-06-23 09:23:26)
标签:

极限

舍得事业

杂谈

分类: 儒释道医

一位网友说起自己刚毕业不久,独自闯荡,工作生活压力很大。出于鼓励,根据自己的事业和生活经历,我劝他要相信自己的潜力,目前的艰难,不等于以后一直如此下去,他可以超越很多人,超越他周围的人,超越同学。但是要脚踏实地去做。

 

由于是出于鼓励的目的,我没有把自己的话说完。超越看似是没有限制,但每个人事业生活的极限,的的确确是存在的,而这个极限是无法超越的。

 

如今的中国社会,被所谓成功学搞得血脉膨胀,所谓“我的成功可以复制”、“我能做到你也能做到”这类似是而非的话,成了经典社会语言。用美国人的一句经典名言:“The sky is the limit”(只有天空才是极限)。

 

然而,事实上,每个人会在不同的阶段,遇到自己的极限,特别是在事业方面。有些是外在的,如社会关系可以遏制一个人的发展,如种族歧视的玻璃天花板可以阻止一个黄种人的升迁。而有些则是内在的极限,不喜欢商科的人搞了商业,对科研没有激情的人去搞了研究,或者干脆这个人就不具备搞某领域的天赋。

 

中国人相信以勤补拙,笨鸟先飞。的确,这些老话,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别忘了,还有一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更有当代特色的一句话,“小富靠勤,大富靠命”。其实说的,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极限存在。

 

今天的社会人,不喜欢说极限,虽然数学课里极限都学过,但没有人相信生活中会有极限。第一次看到Y=1/X的极限无限接近坐标的图像时,我觉得很奇怪,天下怎么会有无限接近但永远达不到的界限?后来看了些佛家道家以及《易经》等经书后,终于明白了其中的意义。

 

今人不愿意承认极限。极限,多么难听的一个词。而且宿命、逃避、借口的色彩太浓重了,只有弱者才会这么说,在今天的社会,谁愿意承认自己是弱者、失败者?

 

理论上说,人脑未开发的部分超过95%以上,大部分人没有真正利用到自己的脑容量。从这个前提来看,人的能力是不可估量的。这就是现实与理论的差别。哪怕是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他也不过利用了自己个位数百分比左右的脑力。绝大部分人,连这个程度都达不到。现实是,作为一个凡人,我们只能用到自己脑力的一个个位数的百分比能力。

 

这就是凡人的极限。

 

从小我不相信 You can be whatever you want to be。幼年的诸多经历,让我从小意识到自己和他人都是有各自的极限。在理科霸天下的中国教育环境,周围人从来没有停止对我喜欢文科的嘲弄。“文科是女孩子弄的”、“搞不好理科的人才去考文科”这样话铺天盖地。北大化学系毕业的父亲看到我理科成绩虽不太好,但化学生物学得可以,希望我能高考报考化学,被我拒绝。我很清楚,自己虽然喜欢科学领域的理论和发现,但自己更大的激情来自于文科。而且我的理科极限早已显现,我不相信自己做更多的理科题目能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理科人。

 

从事教育多年的老师虽然拼命逼着学生们提高各科成绩,其实打心眼里他们知道,有时候不是学生不努力,而是学生的极限到了。一位英语成绩不好的同学,天天早上起来念课本写英语,然而他的英语成绩就是上不去。不是他不努力,他按照所有老师包括补课老师的建议去做了,但是成绩就是上得很慢,没有质变。老师们都很同情他,知道英语不是他的“那杯茶”。

 

虽然说天赋是10%,勤劳是90%,但有没有那10%的天赋,决定了一个人在某个领域的极限。

 

承认自己的极限,似乎是一个很悲剧色彩的无奈。其实不然。

 

一个公司副经理,一直梦想能冲破经理、高级经理等级别后后当上总监,然而他的能力,决定了他最多只能当一个副经理,花再多的时间精力去努力,也无法达到经理这个位置,更何况冲击总监。自己的年龄也大了,眼看着比自己年轻的人越过自己升迁上去,他意识到自己的升迁极限。从事业上来说,遇到自己极限,是一种可怕的无奈,而且和没面子。如果他为了满足自己的升迁梦,拼命工作期望升迁的到来,不顾家庭,不顾一切地去努力。那么这个人真的挺惨。社会中,很多人就是生活在如此的压力下。

 

假如他意识到到自己,只需要用30%的精力就可以搞好眼前的工作、坐稳自己副经理的位置、而无需用额外70%的精力去努力冲击那个遥不可及的总监位置,事业上总监的门也许关闭了,但生活中其他更多的门其实已经打开。用他70%的精力,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陪亲人,出去旅游,看自己喜欢的书籍,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承认极限,并非像很多人想想的那样悲惨。恰恰相反,承认极限之后,人可以调整自己的事业方向,或者放弃眼前的事业转去从事自己真正有激情的事业,或者不在盲目努力,将精力放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上。

 

生活中,有些人还没有达到事业巅峰,就主动为自己画上了一个极限。这样的例子中外罕见,但不是没有。

 

一位投资银行家在波士顿做得非常成功,总部决定把他调到华尔街去工作,并且给他双倍的工资和更丰厚的奖金。然而他拒绝了,相反,他要求总部把自己的薪水降低40%,调到他去密歇根某个城镇分行去工作,因为那里是他出生地,是他父母和亲友聚集的地方。当这个人的决定公开后,所有人,包括我们这些认识他的人,都感到不可思议。一个年富力强的人,为何那么早给自己的事业画上一个极限。但反过来一想,这样的决策,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智慧。

 

上海电台也流传过类似的故事,三个大学毕业的好友在上海滩闯荡了十多年后决定辞职、并卖掉上海的房子,来到江西某地,购置了一套大面积的老宅,前半边出租给旅客,自己三人住在后面。平时享受生活,有空给当地企业做些电脑科技方面的咨询。也许他们在上海日夜奋战的同行们事业很成功,可对于他们来讲,悠闲的生活品质,才是他们最大的梦想。

 

舍得舍得,舍了才能得。这句话谁都明白。舍去自身极限的包袱,才能得到更多的其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