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假期,两全其美
(2010-03-05 17:12:26)
标签:
两会提议假期内需杂谈 |
分类: 社会教育 |
好不容易放了一个春节假期,似乎还没有怎么放就结束了。假期期间整天就想在家里呆着,也没有计划去哪里走走的打算。因为一旦计划出行,必然少了陪伴父母的时间。思来想去,还是留下来陪爹妈。和家里人其他年轻人聊天,凡是工作的,没有一个不抱怨假期太少,刚回来,还没有陪陪父母就要回去上班。想看看祖国大好河山的时间基本没有。
这让我想起国内很多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经常犯愁的一件事,如何拉动内需。从国家拉动内需来看,我的这个假期,基本没有太多贡献。待在家里怎么消费?我的内需全在家休息了。
当年我在欧洲短期工作,发现欧洲的服务产业非常发达,旅游、餐饮、娱乐等的发展水平令人羡慕,此外更让人吃惊的是欧洲人的假期。我的比利时同学硕士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不算公共假期,个人休假就有5周时间。在英国,如果这个月么有任何公共休假,这个月里必然有一个周一成为bank
放假的时间多了,必然拉动了假期活动安排,因此欧洲人假期消费能力非常大,冬天滑雪、夏天沙滩、周末夜生活、海外度假、旅行等等,生活善多姿多彩,同时拉动了欧盟国家的服务行业。欧洲国家的人均收入并不算很高,一般在2万欧元的水平,差不多人民币20多万而已,而且个人税率很高,差不多一半。相比较国内年收入20万元的族群,欧洲人的生活丰富得多,消费能力明显很高。究其原因,欧洲人假期多得多了。
不可否认“假期消费”对拉动内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少人会争论,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明显不如欧盟国家,因此老百姓不敢乱花钱,把钱都存在银行了。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可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那些年收入在10万以上的中国年轻人不是不想出去玩,而是忙得不可开交,没有时间去玩。很多时候,这个收入的群体还不得不在周末加班。平时除了去去商场买些电子产品或者服装之外,几乎没有什么消费。
也有些人将内需拉不动归罪于高房价,为了攒钱买房,很多年轻人不敢消费。说实在,如今中国房价都以数十万到百万元计,而一年出行旅游几次不过花个5千到1万元,对攒钱买房产生很大影响吗?相比较如今的高房价,真不在乎你每年能否多攒一个五千1万的。因此,房价高低,其实也不是拉不动内需的决定性因素。
想拉动内需,要老百姓消费,首先老百姓要有时间消费。如果老百姓没有消费的时间,那还谈什么拉动内需?
如今国人很多除了公共假期之外,公司里很少有个人休假,个人休假甚至被认为是坏员工表现。导致很多国人基本平时没有什么时间休假。弹性休假没有,公共假期又很少。光靠一个周日,怎么够时间让老百姓去消费?
一种做法,就是强制性的弹性休假。在西方国家,美国员工的休假较少,工作时间较长(一周40小时),但美国一般大学生毕业后,每年公司会给员工两周的弹性休假,外加5天的私人休假和5天的病假,外加公共假期。这种休假,属于弹性休假,老百姓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安排出行计划。相比较,中国的公司给员工的弹性休假太少,几乎没有,普通员工全靠公共假期,导致出行一窝蜂,回家一窝蜂,增加了交通枢纽和旅游景点的压力。
考虑到很多员工害怕失去工作不敢休弹性假期。另外一种作法,就是增加公共假期,强制全国的机构放假。
中国的公共假期还是属于较少。特别是春节。春节往往只有一周时间,加上路途跋涉,真正休息没有几天。传统春节是从初一一直到二月二龙抬头才算完,放一个月。如今只能放到初七初八就要回去,还错过具有家庭团圆的十五灯节,很是煞风景。如今我们可以中和一下,国家可以强制全国从初一放到十五,连续放两周假。
此外,可以考虑恢复五一长假,再把传统假期如冬至等增加一些,这样每月有一些“一天假”,有利于休息和拉动消费。假期经济
希望两会期间,能有代表将此提出来。这个休假其实是两全其美的事情,从个人来看,员工得到一定的休息,从宏观经济中来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内需,增加服务型行业的高速发展,并增加就业机会。
无论从个人,还是从国家经济层面,增加假期,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