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谈中美都市“恐婚族”

(2009-11-10 07:10:01)
标签:

恐婚

不婚

房价

婚姻

恋爱

都市

百万负翁

彩礼

房奴

情感

杂谈

私人生活

分类: 放眼全球

 

恐婚被视为一种工业时代的都市病。的确,这种现象首先出现在经济发达的城市。这点中国和美国很类似。在美国,传统势力较强、都市化程度低的如新英格兰北部、南部等偏远地区,大学生毕业就结婚不少见,但都市里男女们,却把结婚一推再推。

 

对美国人来说,结婚还是不结婚,主要考量不在经济或家庭因素。西方国家早已步入后工业时代,美国人那怕一年只有4、5万美元收入(30万人民币),可以生活得挺安逸。因此美国人对于另一半的要求,往往不太在乎对方的收入、教育、工作、或有无房产,女方对于男方的身高都不太在乎。他们对恋人的要求,非物质性因素显得更加重要。 

 

步入婚姻的双方,必然要在个人自由上作出一定牺牲。害怕婚姻剥夺了自己的自由,是导致美国人恐婚的一个重大因素。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个人自由是至高无上的,甚至到了极端自私的程度。很多都市时髦词如“个人空间”、“隐私权”等,表达了美国人对个人自由被剥夺的恐惧。很多美国人拒绝结婚的借口,如一个30多岁的美国人说“我还小呢,还没玩够”。这种继续玩的理由,说白了还是出于美国人极度维护个人自由的心态。 

 

因此,要美国人为结婚而牺牲个人自由,除非对方必须达到自己的理想高度。对于经济独立的都市男女来说,当物质因素在结婚决策中的分量降低后,精神因素的分量就大为增加。美国人婚外恋、移情别恋的主因,往往由于身边人已不能够满足自己情感和心灵沟通的需要。

 

所谓钱能解决的问题不是最难的,找一个喜欢钱的不难,可找一个心灵和肉体上能情投意合的简直难比登天。感情因素方面的压力,对经济独立的都市男女关系,有着致命的影响力。美国人婚姻的不稳定,心理因素占到了多数。这也是为何美国都市夫妻或恋人们一旦出现感情危机,会去心理医生那里寻找解决方法。如果找不到自己的Right One,宁可不结婚。美国人的恐婚,属于一种“精神恐婚”。 

 

相比较中国都市人的恐婚族,其实一开始并不是不想结婚。首先是结不起。如今在上海无房一族想结婚,没有一百多万几乎不必考虑。结一次婚,男女双方家长需要在财务上倾力支持。为了结婚财务问题,双方经常爆发巨大摩擦。坊间流传的“逃跑新郎”,就是由于受够了女方在彩礼上的无休止索讨。周围有些结婚三四个月后便离婚的,一问原因,还是为了彩礼吵架,导致双方家庭大打出手。 

 

结婚的巨大成本让年轻男女们对婚姻望而却步。哪怕年薪已经“超英赶美”的,都害怕婚姻给自己生活带来的的巨大冲击。与失去个人自由相比,为了结婚而成为房奴或百万负翁,对自己在心理、工作方面的压力太大了。如果有了孩子,家里老人再身体不舒服,简直是火上浇油。按揭、教育、医疗三座大山,想想令人不寒而栗。 

 

此外,对物质的高度要求导致婚后出轨现象频频重现。富有的成功人士,不论男女,都会成为未婚者的目标。社会上数量不小的成功人士离婚再婚频繁,再婚的对象年龄越来越小、越来越漂亮。婚姻的稳定性处处受到权贵拜金意识的无情冲击,令恋爱中和婚后男女们惴惴不安,不知道哪一天,崇拜权贵的移情别恋、婚外情、二奶私生子这类噩梦就爆发到自己身边。 

 

结婚本身要付出巨大成本,甚至成为“负翁”“负婆”,然后还要天天提心吊胆婚姻的稳定性,有了孩子后更是鞠躬尽瘁。如今结婚,从物质成本到感情风险,实在是太大了。为了摆脱这种与日俱增的压力,中国都市人的婚姻,从三口之家退化为不要孩子的丁克族,又从丁克族逐步进入了“不婚”时代。 

 

谁会料到,传统上最关注家庭的中国人,居然也走向了恐婚。不知这是否算一种社会的进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