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子的旧梦
(2009-08-19 10:39:26)
标签:
上海南京路老房子杂谈 |
分类: 生活感悟 |
每次走过南京西路,看到哪个熟悉的弄堂号码,心里不由自主地怦然而跳。周末一个人买了几本书之后,再次走过这段熟悉的南京西路,还没有看到弄堂大门,心里已经有了一种别样的滋味。弄堂宽阔的大门,儿时的我无数次地进出,如今要走进去,却感到自己像个陌生人闯入了他人私宅花园。
看看周围,旧时的痕迹已经消失殆尽,兰棠皮鞋店已经关门,对马路的静安大戏院成了Zara专卖店,马路另一边原来的泰昌食品,如今让位给了恒隆广场。只有这座花园公寓和邻近的荣家老宅依然健在。
花园公寓,这是老上海人对这座西式花园公寓楼区的简称。这里共有三栋楼,间隔着两个很大的绿地,绿地郁郁葱葱,花草繁茂,一些树木已经长到的四层楼那么高。这里原本是个三层楼房公寓。解放后因为觉得这个老楼的地基实在结实,因此又加了一层集体宿舍。这片公寓,是解放前我曾祖父和朋友们一起集资开发,后来我祖父和他的兄弟姐妹们,都曾居住在此。我人生最初的十多年,就是和祖父祖母在这里度过。
信步走入花园公寓的大门,环顾周围的一切,似乎又回到70和80年代,那个大花园过去没有铁围栏,小孩子们可以自由地在花园里跑来跑去,抓那些五颜六色的毛毛虫。到了夏天,蝴蝶、知了、毛虫、蚯蚓、以及一些鸟雀,是这里的常客。如今围上了铁栏杆,再也进不去花园中,曾经夏天的蝉声大合唱和其他虫鸟的鸣叫,似乎也跟着这里的老住户们都搬走。
很自然我走到了中间那栋楼的一个边门,想起小时候,祖父祖母带着我进进出出。敞亮而浅浅的楼梯,坡度舒缓,不像那些上海老房子的楼梯那么陡。慢慢走上楼梯,想起过去在木头扶手上从三层楼一直滑到地楼。楼梯每层转弯处,曾经还存放解放前留下的暖水片,解放后由于上海不再供暖,不知道何时被拆除。两边白色的墙壁上西式的雕纹依旧。
走到了三层楼,看到门上那个熟悉的门牌号码,突然想上前去敲敲门,或许祖父祖母会现身开门说:“回来了,快去做功课,一歇息吃晚饭”。
十多年前祖父两次病倒,我虽身在海外但心灵感应梦见了祖父,因此赶回来看望。最后一次,我辞职回国,伺候病重的祖父三个多月。可惜那时,祖父已经不能用言语和我交流。祖父的去世和父亲的手术,使我下定决心回国。回国后工作繁忙,但毕竟离家近了,时常可以来看望年迈的祖母。祖母身体一直很好,我们开玩笑说活到一百岁没有问题。没想到2008年年底,九十岁的祖母无疾而终。
如今回想起来,自己有些后悔,当时真该多回来陪陪祖母。
人去楼空,老房子装修一新,如今出租给他人,走近门口,却不能进入。从此觉得老房子和自己有了距离。
缓缓走下楼梯,出了楼门,望了望公寓楼后面那排后弄堂小平房,居住在这里的张阿婆曾经照顾过幼小的我。如今张阿婆母女俩都已谢世。
回头看着寂静的花园,人气凋零,夏日中透着一丝难言的萧索。
公寓楼据说属于保护对象,不会拆除。即便多年后花园公寓依然存在,总有一天,我不会再回到这里“犹吊遗踪一泫然”。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未来的某个时刻,这栋老楼会迎来新客,忘记曾经有过我这么一个主人。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