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理不分科利于全面教育

(2009-07-26 23:14:17)
标签:

高考

文理

不分科

高中

教育

大学

分类: 社会教育

高考前,我个人是个纯文科的学生,虽然对于数学和物理中的哲学含义比较喜欢,但终究不是学理科的料。虽然初中的时候,我数、理、化、生物学科分数很高,可到了高中,就立刻感觉到了极限。高一物理的牛顿经典物理学差点不及格,一下子心态大变,连带着化学也不好,数学成绩也差。

 

说到底其原因,还是我个人是个搞文科的人,喜欢文科,从小学二年级看完四大名著那时候起,心里梦想就是以后搞文学方面。

 

按照80年代以来的一直做法,到了高中就要文理分科。没有想到,1987年,上海决定脱离全国高考体制,因此上海的高中到了高二和高三下半学期,都没有分文理科。当时上海高考就是三门必考(语文数学外语)加一门。如果加一考试选择的是文科,那么该学进入大学就是文科生,如果加一报考的是理科类,那么进入大学就是理科。

 

由于户口原因,我后来回到出生地山西参加高考,作为文科生进入了当地的高复班。为此吃亏不少,因为上海以外的省市地区,高二开始已经文理分科,到了高三下学期,他们早就把历史地理政治背得滚瓜烂熟了,而我则一页没有翻过,因为在上海高三上半学期,我还在文理不分科的情况下继续学习数理化等。

 

从当时全国高考和大学入学文理分科体制的情况来看,文理分科是明智的,但从长远来看,上海的文理不分科,才是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培养。

 

虽然我的高中数理化生物成绩大幅度下降,经常上课很痛苦,但多年后,我还是非常受益于上海的文理不分科。

 

作为偏爱文科的人,我的思维偏向跳跃性,而理科强大的逻辑思维训练,培养了我很强的逻辑思维分析和写作能力。这日后为我工作写商业报告、从事统筹管理、流程提升等行业,打下了很好的逻辑分析能力。此外,由于在商业世界经常接触高科技、制造、研发等行业,中学时代在上海打下的数理化基础,有助于和很多工程师进行工作方面的交流。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逻辑思维能力,在帮助我学习古文、阅读古籍也有巨大帮助。任何语言,哪怕是动态变化能力极强的古汉语,都有一定的逻辑组合在内,因此一个人如果有了好的逻辑能力,能很快地理解古汉语中的一些论述。如对佛经、道藏的经文,他们对自己理论的论述、语言逻辑都有不同,但在各自讨论领域内,他们的语言逻辑还是非常相似。因此理科的训练,有利于对古汉语字句结构的迅速学习。

 

此外,数理化生等理科类,讲述了很多近代和现代人类对世界的理解,对于学习哲学、佛道儒家理论,都有一定的参考和补充作用。比如,物理的牛顿三大定理,对于我理解佛家的因果理论,都有相当大的指导意义。而代数的直角坐标系,可以说是道家太极阴阳四相的一个极其直观的体现,反过来易经的阴阳八卦理论,对于学习数学的二进制也有帮助。可以说数学物理等理论,对于我个人参学佛道儒理论,有着巨大的帮助。

 

所以说,理科和文科,从中国教育体制和高考需要方面来说,应该分开。但从综合教育来说,把中学生过早地按照文科理科分开,是很不明智的。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理科难度太大,不利于普及教育,而文科的内容太窄,基于死记硬背。因此在中国中学的文理科综合教育方面,我们更加偏向了理科。

 

上海之所以能做到在1980年代末敢于文理不分科,一方面是高中考大学的录取率在当时已经很高,记得好像已经达到了1:1.6,上海的区重点中学,基本上差不多都能进入大学本科,而市重点高中基本不看录取率了,而是看重点大学录取率了。而其他普通高中的录取率也远远高于全国高中录取率。记得当时美国曾有人统计,在1980年代到1990年代初,中国全国高中考大学的录取率低于5%。

 

因此可见,上海高中生进入大学的压力,远远低于全国水平,因此当年上海高考题目难度,明显低于全国水平,但上海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明显高于全国其他省市。

 

不过上海虽然在高中实行了文理不分科,但是高考后进入大学,学生们还是分科了。上海的大学入学生还是没有像国外大学那样,做到文理不分科。

 

今年(2009),国内如今对于高考文理分科讨论得轰轰烈烈。越来越多的人说,文理不分科不利于教育。理论上我同意高中教育应该文理不分科。

 

但是鉴于目前的高考体制而言,文理不分科,反而要可能增加全国高考考生们的压力。因此要能做到上海当年的文理不分科,首先解决全国高中生大学入学考试的巨大压力和文理科考试和大学入学体制。

 

因此,解决不好高考体制,一旦实行高中教育文理不分科,会给学生和家长们增加更大应试和学习压力,一个原本出发点很好的主意,反而遭到民间怨声载道,很难实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