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处于十字路口的中国女排

(2009-07-02 16:40:02)
标签:

排球

女排

冯坤

周苏红

杨昊

赵蕊蕊

陈忠和

蔡斌

体育

分类: 体坛博弈

中国女排在欧洲之行,两次战胜意大利的主力阵容虽然令人振奋,但两次负于日本,却在国内掀起了巨大关注。一种说法,中国女排高大化是失败的,还不如老老实实走回自己的传统快变打法。另外一种声音说应该继续学习国际打法,坚持女排的战术体系改革,要给新女排时间。对此持不同意见的认为,中国女排学习国际的双主攻一传体系和立体打法,有些消化不良,结果是自己的快变和技术全面也没有了,欧美队伍的立体进攻也没有打出来,结果连日本女排都对付不了。因此觉得中国女排,与其学习别人,不如我们回归自己固有的传统。

 

在1980年代后期日本女皮开始衰弱,日本女排界也有过类似的争论。现在国内也有人说了,我们何必学习欧美的打法,我们完全可以走自己传统快变的老路,复制自己过去成功的战术体系。


其实这个方法,2004年后的陈忠和就想过了。陈忠和在2003、2004年带领女排成功登顶了。之后随着赵蕊蕊张平的受伤,对手对自己的了解,2005年,我们几乎和所有主要对手都无法对抗了,2006年更是达到了一个极点,就连德国荷兰我们都打不过。陈忠和在这个阶段,想尽一切办法寻找周苏红的“克隆”,冯坤的克隆,赵蕊蕊的克隆。一阵子全面接应的呼声,搞得国内所有接应都在擦地板,需找攻击性的二传,搞得二传都在提高自己进攻能力,接着又要寻找一个类似杨昊的技术主攻.......。

结果呢?周苏红可复制?冯坤可复制?赵蕊蕊能复制吗?还是杨昊可以复制?新队员走马灯一样换了一批又一批,结果没有一个老队员能够被成功“克隆”。

最后老陈没法子了,为了应对2008北京奥运会,不敢有所闪失,只好把二传、副攻、接应、自由人张娜一个个老队员全都请了回来。只见奥运比赛场,周苏红勉为其难地继续撑着,受伤的冯坤、赵蕊蕊手术后,则是江河日下,杨昊力不从心。事实证明了,陈忠和就连自己的成功(七仙女)也不能复制。

说实在,要让中国女排走回头路,国内那些队员能担当得了过去七仙女的水平?就连技术最为全面平衡的天津女排,如今主力主攻、接应、自由人都进入国家队了,哪怕她们全部上场,效果如何,大家都看在眼里。

如果我们强行回到过去陈忠和的打法,就算把天津、上海、江苏、浙江、辽宁、八一等最好的防守队员拉进来,加上一些进攻好、技术相对全面的攻手都拉进来,说不定连日本都打不下来。因为陈忠和的战术体系世界强队知道,蔡斌在欧洲之行也尝试过了(让殷娜打接应),结果如何?

一种比较理想的做法,就是来一个放大版的亚洲传统打法。所谓放大版,就是要有高度,而我们现在最难的,就是高度有了速度就要受到影响。于是“打倒高度论”的呼声此起彼伏。

另外一种说法放弃高度,就走速度,副攻来上几个刘亚男、杨洁、张平,主攻按照杨昊、李娟、殷娜这样的找,接应再寻找类似周苏红李珊型的,等等。先别说我们能不能“克隆”出这些老队员来,就算我们能够,那么我们网上必然吃亏,2006年的世锦赛已经有了记录。

看看前后排进攻点比我们更多、打法更为丰富、速度更快的日本女排,尚且无法招架意大利巴西,我们来一群个头不高、依靠精准一传、打前排快变的的队伍,最多是勉强在目前世界女排的低潮期,维持个四、五名的水平。搞不好,日本泰国,我们都会很吃力,甚至失败。

中国女排如果仅仅是维持个世界前六,说实在,尝试蔡斌的新路也好,打陈忠和的老套路也好,在目前世界各队都在调整期间,基本上都能做到。但是如果中国女排的目标是世界冠军,过去陈忠和的老路基本可以说走不通。

作为冲击世界冠军的中国女排,现在不是说可不可以走回头路的问题,而是基本上没有回头路可走。

回头路没有什么可走,新路能否给我们带来希望?这是谁也无法确定的事情。

日本女排从1980年代末开始,一直就在徘徊在这个“高大”还是“技术全面”的十字路口。我们中国女排的这个问题不过是晚来了十多年而已。之所以这个问题晚来那么多年,很大原因是我们的高度一直比日本明显高出很多,和世界强队差距不大,而同时我们的技术能力没有因为高度的提高而损失太多,对欧美强队我们的技术能力还是保持了一定的优势。但这一切都属于过去。

如今,欧美强队在技术能力上全面赶超亚洲女排,不仅仅是老对手巴西意大利美国,德国荷兰波兰等队伍,她们的地面防守技术和进攻速度变化都在提高。而我们中国女排在这个档口,出现了“高度”和“全面技术”此消彼长的不平衡状态。高度有了技术没,技术有些高度不行。同时,我们过去的全面技术和快变速度,在欧美强队如巴西意大利德国荷兰美国等面前,已经没有任何优势可言,甚至还不如她们。

相反,日本女排摇摆了多年后,在提高自己高度的前提下,成功地移植了立体化战术体系,综合实力反而水平比过去有所回升。但是由于网上海拔还是太有限,一旦遇到高大的波兰、高快立体的巴西、以及速度不亚于日本、身体素质占优的意大利女排等队,还是被对手打倒在地。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虚心学习对手巴西意大利和日本,在学习的基础上另辟一条自己的道路。现在不得不承认,我们中国女排的确在很多方面落后巴西意大利和日本女排,因此我们需要将对手的优点学习消化吸收,再化为自己的东西。

 

其实,学习他人和模仿他人,是两回事。模仿者没有前途,因为永远是跟在别人后面,别人成功不可复制。著名画家齐白石就说过,像我者死,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完成这个从学习到自我创新的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不是一下子可以做得到的。 更不是50天的集训可以改变得了。

中国女排能否重新取得世界冠军,取决于能否成功地跨越这个十字路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