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沈阳如何才能接好师傅赵本山的班?

(2009-02-12 14:49:02)
标签:

春晚

小沈阳

赵本山

小品

不差钱

娱乐

分类: 影音娱乐

    2009年的春节晚会,“不差钱”飚红了赵本山的得意弟子小沈阳。于是不少人开始说,老赵已经老了,小沈阳可以接班了。小品中,老赵甘当绿叶,也暗示了这种打算。

 

    春晚之后,又看了一些小沈阳的表演,我家里人都喜欢上了这个“哦嚎”的小沈阳。小沈阳的独立小品虽然很搞笑,但和自己师傅赵本山比起来的,差距明显了。

 

    这个差距就是小品的原创性和社会讽刺性。赵本山的小品表演,未必比其他演员强,他的小品之所以受到欢迎,小品内容对社会现象的针砭是一个不可缺乏的元素。

 

    相比较,小沈阳的独立小品,基本上是纯粹的搞笑,比如小沈阳作为一个梦想当歌星的人,还拉了一个傻子当保镖,结果在舞台上的一系列滑稽元素,基本上讽刺的意味没有,只是通过个人的动作、表情、演唱功底来赢得掌声。好笑不好笑?绝对好笑,但笑过之后,我们还能记得多少。

 

    我家里一位老人的反应可以看出小沈阳小品的问题,老人说:“昨晚小沈阳的小品真有意思,简直笑死人了,我从头笑到尾”。我问老人,小沈阳说了哪些作了哪些让她如此大笑,她记不起来了。而相比较说到更早播出的“不差钱”,几段经典的对话如“人死了钱没花了。。。人活着没钱花了”等等,甚至更早的“你太有才了”等情节,老人还都能记得。

 

    老人对赵本山和小沈阳小品看后的反应,基本道出了两者之间的差距所在。

 

    小沈阳所需要的,是如何根据自己的表演特点,提高自己的原创能力,并能通过简练幽默讽刺语言,将老百姓看到的社会现象,通过小品的来表现出来。

 

    赵本山很早根据自己的外形、年龄、方言特点,确立了自己社会底层和农村小人物的定位,并以此为视角,写出了众多社会的光怪陆离,即便是卖拐忽悠等反面角色,基本不离开这种定位。有点类似桌别林的英国流浪汉形象,虽然重复出现,但每次故事不同,发生故事的对象不同,引申出来的讽刺幽默和观众共鸣,却是一样的。赵本山应该说这几年做到了。

 

    一切有开始就有结束。赵本山的形象红了这十多年了,也该换一下了。

 

    白白净净、油头粉面、身材消瘦、年轻的小沈阳,在“乡村爱情”这样“本山电视剧”中,一直是众多人中“都市味道”最浓的。和本山其他弟子的“农村人”形象,大不相同。因此他不能简单地像师傅那样走纯粹的“农村小人物”来继承赵本山的春晚压轴大戏。

 

    在我看来,小沈阳完全可以作为现今中国都市流行的“花样美男”或“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小资男的“挖苦版”形象出现,从这个人物的视角,用讽刺的语言和幽默的表演,书写出自己对社会方方面面的看法。这个能更加贴近如今80、90一代年轻人的生活,反映他们生活中的苦闷和欢笑,各类题材可谓极其广泛。

 

    希望小沈阳能根据自己的形象和特点,早日创造出一个与自己师傅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故事系列,而不是简单地继续模仿赵本山的乡村人路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