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评论一下中国和波兰的比赛。
中国女排小组赛和波兰狭路相逢。第一局波兰发挥出色,一传到位,前后排进攻发挥得有声有色,中国女排还是有些慢热,节奏有些乱,相互抢球对撞。周苏红嘴部被队友撞了,小将马蕴文和老将冯坤对撞。第一局让人看得心惊肉跳,深怕这时候搞出伤病来。王一梅也似乎没有了以往的胆子,一传不到位,虽然防守很好,可是中国女排防守反击手段单一不下球。结果被波兰夺得先机。全队只有赵蕊蕊、周苏红和冯坤还发挥不错。
之后的三局,应该说中国女排开始醒过来,首先周苏红的发球开始冲击对手,杨昊的前后排进攻开始打出来了。这场比赛周苏红一传救球和进攻都打得有声有色,周苏红在自己久违的四号位进攻方面,也发挥突出,甚至还在二号位打成了几次强攻。
蕊蕊的进攻拦网可以说是中国女排网上的中流砥柱,几次甚至生生拦死了波兰的高点吊球。马蕴文发挥不错,拦网有了较大进步,效果不错,特别是跟对方二号位强攻,后半段有效拦网比较成功,小马横向移动速度比过去快,扣球的下手比较干脆。自由人张娜今天对一传判断有些问题,防守表现还不错。李娟的强攻不如打老球的时候来的有力量,点还是不错,可是就是不下球,几次扣球不死之后,进攻更显得犹豫。要不是后来王一梅发挥正常了大力扣球和跳发发挥了威力,中国女排有可能就被波兰在第四局拖入决胜局。
波兰队今天只打了两局好球,整体来说发挥起伏不定,打好了古巴中国都怕,打不好了失误频频。她们对新球似乎还是有点摸不准。扣好了势如霹雳,扣不好就出界,特别是发球,波兰的跳发手腕子控球总是没有控制好,出界太多。发飘球的时候,又控制不好力量,底线飘球老出界。波兰最后是自己发挥起伏加太多失误而败北。正常来看,波兰只有第一局和最后一局发挥得比较正常,和中国女排显得有得一打。
从这场球来说,如果波兰能更加稳定些,可以向任何强队叫板,毕竟她们的欧洲冠军是有实力基础的。此外,波兰的美女自由人卡位防守非常好,一传能力也不错。全队队员身材高大但不笨重。练好了,说不定会和去年大奖赛的荷兰一样爆发。
从中国对波兰的发挥来看,中国女排的整体性还有待提高,如果解决不好自身整体性的稳定,面对小组状态很好的古巴,将非常难打。
【新球的影响】
看了巴、俄、意、古、中等强队的比赛后,觉得新球对各队影响还是比较明显。力量型队员也不例外。王一梅发挥起伏和波兰女排的几位类似,打好了势如破竹,打不好满天飞,跳发球或者扣球时,如果手型包不好,容易“滑出去”。对新球的特点还是摸不准。
二传本来就是瓷器活儿,因此球的改变必然对二传手有影响。冯坤传新球,力量掌握还是偶然有些问题,特别是背传快球和一些调整的高弧度球。背传力量控制不好,而高弧度强攻球,则是弹击球的发力过度,出来的二传球时而有点飘。一旦熟悉了,相对轻柔的新球,对于空中变线传球应该更容易,手指控球能力会更强,这对于那些传立体传球的队伍来说是好事,尤其是巴西意大利。
在场队员来看,手腕子力量大,控球能力强的队员,对新球掌控比较好,这里不得不提杨昊和周苏红。虽然她们个人高度有限,但是扣球时候手腕子控球能力出色,新球有点轻飘了,反而对她们这样的队员比较有利,使得她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手腕控球技术好的特点,“甩”扣出各种线路球,而且下手速度比过去更快。以此类推,这种新排球,对巴西、意大利这样偏向技术类的欧美队伍将会更加有利。特别是巴西意大利的主攻们,会更能发挥她们打线路的能力。
新球对于副攻赵蕊蕊这样打高点快攻也有负面影响,蕊蕊开始几次扣球,发力总觉得有点别扭,扣球被对方容易捞起来。后来蕊蕊的甩腕子动作开始“狠甩”起来,扣球效果就好多了,几次打手出界很成功。相比较小马由于手腕力量比较好,扣球质量还可以,但也存在一旦包球没有完全抱住,快攻球容易被甩滑了,影响力量。
新球对发球飘球影响最大,高弧度的底线飘球变得很容易出界。而相比较周苏红、赵蕊蕊、马蕴文的平冲飘球或平冲跳飘,效果比较好,成功率高,破功率也较高。而对大力发球而言,绝对力量明显的队伍,如古巴等,跳发威力将会更大,而且还有助于她们降低失误。今天波兰的跳发球一旦出来了,速度明显比过去快,对于一传来说压力将会更大。中国女排一传将面临极大的考研。
由于新球在空中滑行起来比较柔,滞空性好,因此吊球的成功率就开始降低,今天中波比赛,数次波兰看似吊死的球,都被中国女排最后一口气给救回来。因此吊球效果将降低,除非是高压吊球可以借手腕力量下压。
未来就看几只强队对新球适应能力的好坏,这甚至很可能将影响她们的技战术发挥。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