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这是白居易著名长诗“长恨歌”中的两句诗。中国人历来受传统影响,家族传男不传女,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因此年轻夫妇生男孩子至关重要。白居易这两句诗文,虽然文采平淡无奇,之所以传播广泛至今,恰恰反映了一个比较鲜见的“生女强过生男”社会现象。当年杨贵妃一人受宠,杨家全门受宠唐玄宗,因此唐朝老百姓们感叹,“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要光宗耀祖,取功名是万人过独木桥,成功希望渺茫,实在不如生个好女儿来得容易。
时间过了一千多年到今天的中华大地,在上海一家公司的食堂里,几位刚结婚不久的女士和男士们,一边吃饭一边在谈论婚后生孩子。谈论的主题是,要男孩子还是要女孩子。作为现代的中国人,重生男和重生女各有所好,基本大家都认可,最好是生两个,一个男一个女。
就在这时候,一位同事提出不同意见来:“我看还是生女孩子好,男孩子太麻烦。如今压力最大的是男人。出色的男人才能找到好工作,找到好工作才能有钱,有钱了还要挣更多的钱。女人们对男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别的不说,在上海如果要结婚,女方一般要求男方必须有房,最好是有房而无按揭贷款,必须要有车,还有其他结婚预算。就算退一步贷款买房,一次首付要40万,装修又要差不多10万,一辆车也不能太差,估计也要15到20万,结婚预算基本要20万,婚宴、婚纱照、彩礼、红包、衣服、家具等,都是要钱的。你看看男孩子的压力多大。”
这位仁兄的一番议论后,那些新婚不久的男男女女们,都漠然了几分钟。最后大家结论,如今生男真不如生女。
为了印证这位老兄的话,在出差时,我有意问了问北京、广州、上海当地人,得到的结论基本差不多。大城市里的父母们,觉得生女孩子的压力要少得多。一位出租司机说得干脆:“我的是女儿,我舒服多了,不用担心给她买房子结婚,女孩子事业上无所谓,有份稳定工作就可以,所以现在学习过的去就行。小家伙以后结婚买房子是男方的事,我只要负责给她上了大学,有点陪嫁,没有其他需要钱的地方了”。听了这位师傅一番话,本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白居易“长恨歌”中的那两句关于生男生女的事情。
有意思的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央政府在大举教育广大民众“就生一个好”
的同时,一定不忘说“生男生女都一样”、“重男轻女落后可耻”。时过二十多年到了今天,由于孩子的支出实在太大,一般父母都不敢轻言要第二个孩子。鉴于男孩和女孩未来社会负担的巨大差异,让很多中国年轻父母们在生第一胎时,便有了
“重女轻男”的倾向。
不少人开始怀念“男主外,女主内”的遥远时代。在美国,一些社会学家在讨论社会压力、家庭压力和职场竞争时,谈到一个有意思的观点,男人如今压力如此大,主要是体现在就业上。由于大量职业妇女进入社会,在很多相同的职业领域上和男性展开了巨大的竞争,因此男性在职业和收入上的竞争压力陡然增加。
特别是在“谁说女子不如男”的中国,女性在工作领域的突出表现,让中国女性在中资外资企业中大显身手,女性的社会地位甚至高过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本人曾经去一家北京的证券公司参观,虽然高管还是男人居多,但交易厅中的交易员们,居然女性占了绝大多数。而在华尔街参观美国的证券公司时,公司交易厅内几乎全是男性。中国女人的社会地位、职业发展和收入水平,和男性越来越接近。
可笑的是,在组织家庭时,中国女人对男人的收入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要求,似乎没有改变太多。考虑结婚的女人们,一般希望男人比自己强,收入、事业和社会地位比自己高。这点在中国比西方发达国家更明显。在北京一些大学毕业女生的“征友广告”内容中就能看出来,一般女方要求有房有车,如果房车中有一样缺乏,要求男方最少要有多少存款和月收入来“弥补”。甚至有年轻女孩们,不仅仅在经济方面要求男人达到一定水准,在相貌上都不放过。一位上海年过28岁的女性,除了在房、车、月收入有要求,还要求男方身高必须1米83,人要比较“帅”。听得“月老媒人”
们纷纷乍舌,从此不敢登门。
女方的要求让中国男人们为了“出色”,更加拼命工作挣钱。有的经济情况稍好些,还开始“美容”,如面部保养、植发、增高等,甚至为了增加自己的“男性气概”,还有植胸毛、植眉毛、双眼皮、做整容手术等。男性美容整容行业,开始在中国蒸蒸日上。
虽然现在中国的男男女女在社会和经济地位有了极大改变,但在结婚时,双方的期望值却没有很大的改变。男人还是要当“一家之主”,是家的主要经济提供者,要比女方强。这样的传统价值期望,给了男人女人更多的压力,导致了很多婚后的家庭问题。常见的,男人如果收入比女人低得明显了,家庭容易破裂。普遍的说法是男人无法容忍自己收入比女人低,从而导致在家中地位降低。而事实上,在男人收入低于女人的破裂家庭中,不少也是因为女人觉得男人“没用”,因而选择了比自己“更强”的男人。可见,传统社会中,男强女弱的经济不平衡反而让家庭平衡了,而男女平等或者女强男弱的家庭,反而更容易导致家庭的失衡。
作为今天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副产品,房价和各类物价近几年来出现了狂涨,同时收入都不怎么涨,给梦想组织家庭的男女们方越来越大的经济压力。房价和物价指数增长多少,进入适婚年龄的男人们压力也同比增加。本文开头的那番结婚预算是针对上海地区的。虽然中小城市结婚预算没有那么大,可相比较中小城市男性的收入也远远低于上海地区。因此相比较收入而言,中小城市的男性们的结婚压力一点不比大城市低。
因此无论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地区,中国男人们的已经不堪重负。过去只有适龄结婚的男人们有经济压力,慢慢地这个压力感应力开始提前,大学男生还没毕业就开始有了巨大的工作经济压力。大学刚毕业几年的男生们由于经济能力有限,他们结婚的经济问题必然转嫁到了自己父母甚至祖父母身上
到了今天,还没有生孩子的年轻父母们,已经开始为自己未来孩子的社会经济压力而犯愁。甚至发出“重生女轻生男”的感叹来。看来中国社会,或许将再次进入了“不重生男重生女”的时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