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恋与自尊

(2007-12-31 12:27:35)
标签:

我记录

职场故事

自尊

自恋

希腊

中国

报恩

易经

杂谈

分类: 社会教育
        一天和一位朋友谈到自尊和自恋的问题。一些人对于这个问题很难看清楚,说实在,每个人自己设定的那些行为定义,就是比较模糊的。一般来说,自尊是个褒义词,而自恋是带些贬义。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杂谈这个问题。

        个人看法,自恋的人,眼中只有自己,只要不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他会无法忍受。和他们打交道,你不知道那些地方就会让他们不高兴或者高兴。说他们有行为标准,其实更不如说他们完全让自己的情绪牵制,道德感觉不是很明显。唯一他们看得习惯的,就是他们自己。经典自恋的人,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美男子纳西斯,对于他来说,世界上唯一完美的,就是自己在湖水中的倒影,而他自己,最后在迷恋自己水中倒影中投河而死,死后他变成了水仙花,依然欣赏自己的水中倒影。

        艺术家一般很在乎自己的情绪和创作,因此艺术家很多是非常自恋的。无论是对自己的作品,还是对自己的思想和外表,都是如此。电影“霸王别姬”中的陈蝶衣就是这么个人,他只在乎自己的艺术,他对师兄的感情,也源于艺术,他能到日本侵略军中去清唱,也由于对方日本将领青木是个很懂戏的人。法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传奇歌手伊迪丝-皮亚芙,留在德国纳粹占领的法国,也有人对她的做法颇有微词。但对于他们来说,自己的艺术能生存和被欣赏,就是一切。他们的生活和思想过于超脱社会的现实,而这些往往会成为他们人生悲剧的根源。皮亚芙在二战后,幸运地逃脱了世俗世界对她的不满。而陈蝶衣,只能在浩劫之后选择自了,似乎也是映射了古希腊美男子纳西斯的悲剧。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等人的自杀,可以说都或多或少有些自恋因素的存在。

        自尊的人,他们有一个底线或原则,没有碰到底线之前,他对一切可以接受,超过自己的底线原则,那他们会不顾一切反抗。自尊的人,他们的道德底线是可以预见的。别人也可以知道那些事情他们可以接受,那些不可以。自尊的人往往还是深入入尘世,他们的道德标准,合乎社会大众的认可。不像自恋的人,只生活在自己世界之中,对现实世界抱着明显的距离。

        自恋会让一个人看任何事情都不满意,也就是俗话“想不开”。因为这个红尘世界,很难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在运转。如果一切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看世界,那放眼望去,到处只能是烦恼滔天。

        一个自尊的人,假如自己的行为思想底线,和社会格格不入,处处为敌,就算你的标准再合乎道理,那你也很难在现实中有立足之地。因此自尊和自恋的人的区别,有时候也的确很难说清楚,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社会行为环境的改变,也有一定的因素。

        从生活快乐的角度来说,自尊触地反抗的底线越低,生活中也就看的越开,烦恼也就少些,道德宽容度也就越大。当然,这个底线如何算是低到可以算是自尊、又不会丧失社会认可的道德底线,这个是比较难办的。一般来说,一个人自尊的底线,至少要合乎大众社会的理想道德标准。因此,自尊的人,才会成为被社会和大众敬仰的人。

         即便是在社会道德处于衰败的时期,虽然大家认为道德已经不再具有价值,可他们还是会对那些恪守自己道德底线的人,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仰慕。尽管这时,那些道德标准很高的人,可能在这个社会上已经寸步难行。典型的例子,就是伟大的诗人屈原,在屈子身上,自恋和自尊的界限基本看不清楚了,两者合二为一。这大概也是为何古代圣贤会提出,当这个世界正常了,就出来参与,当这个世界乱了,选择独善其身。古代圣人的话,其实也考虑到一个人现实生活的需要,如对父母的孝道、对子女的养育等,不能自了百了。因此他们并没有建议,在乱世中选择自恋式的死亡。而是在独善其身的境遇下,看着机会,等候贵人的到来。

        所谓的贵人,往往是以帮助者的姿态出现,让一个落难隐居的人,能够以此为阶梯,走向成功。遇见大人这四个字,在三千年前写的”易经“中,常常可见,是同样一个道理。

        现实中,很多人说“这人自尊心太强,不愿解说别人帮助”。觉得接受别人的善意帮助,觉得没有面子,还要人前逞强。其实我倒是认为这个人不是自尊心太强,而是太自恋了。中国古代贤者,即便很再清高,也不会一概拒绝别人的帮助。对于接受志同道合或者善意的帮助,完全可以接受。再说,中国人传统是讲究投桃报李,知恩报恩的人,同样受到大众的尊敬,这是人类社会的正常交往。如果连接受帮助这种事情都觉得丢脸,那就很难说是自尊,而更像是情绪化、没有太多原则性的自恋了。

        如今社会上,一些贫穷学生接受了捐助、学业事业成功之后,反而决口不提自己被捐助的事情和曾经捐助过自己的人,这就不是自尊,而是没有道德感的强烈自恋行为。觉得自己成功了,过去的贫贱往事不能提及。其实还是自己本人极度自卑的体现,一个不知道知恩报恩的人,根本没有自尊可言,更谈不上让社会大众来尊敬他们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