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商业和佛道的学习及实践的互通之处

(2006-12-26 10:39:48)
分类: 儒释道医
      无论佛道的修悟,还是商业知识的学习,道理都是一样的,功夫在“言语和文字”之外,正所谓“内典之中无佛性,金丹法外有仙舟”。佛家把佛经比作指月的手,月亮则是觉悟的境界。光看佛经文字,只不过看了指月的手,而不是觉悟本身。因此很多人以为看看别人写的书就能成为专家的,应该知道为何你到现在还不是专家的原因了。
 
      在今天的世界,信息看似很发达,书记网络承载很多是前人和现代人的智慧经验。很多人以为,看了这些书,就能成为某某领域的专家,只玩理论没有实践,这样成为专家似乎也太容易了些。
 
      彼德林奇是美国的投资管理界的传奇人物,写了不少如何投资股票市场的书籍。他曾经谈到,一次他看到自己夫人到沃尔玛买东西,灵感一来买了当时还没有被人注意的沃尔玛股票,结果得到丰厚的长期汇报。很多人看彼德林奇的书,没有看到字里行间之后的意义,只是照着林奇的几个例子照搬模仿,结果投资效果并不好。原因在于林奇的所有商业判断能力的功夫都在这些例子之外。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学几个大师的案例,就窃喜认为自己也到了大师境界。结果搞得自己灰头土脸,还大骂林奇没有把自己真正的投资秘密写出来。
 
      佛家禅宗也有类似教训。从古到今很多人在看六祖坛经中的案例,为对话的精彩叫好,同时嘲笑案例中的那些被六祖教训的僧尼,都是无用之辈,之前白修炼了。其实仔细看看这些案例中与六祖对答的这些僧尼,在与六祖见面之前,都已读经修炼多年,基础很深,属于“上上乘”的修行人,犹如一个人已经吃了两个馒头,其实还没有饱(不然他们以不会来找六祖来印证),而这个时候六祖出现,给了他们所需的第三个馒头,于是他们吃饱了,开悟了。很多后世人,自己没有修炼多少,经书更没有仔细研读,看了禅宗公案对话,就以为自己看懂了,修为很高,前面两个馒头还没有吃,就认为自己可以直接吃第三个馒头。结果自然是一场空,还不如乡村老太太念佛来得更有修为。
 
      佛家觉悟和世间学习投资是一回事。如今人气傲浮躁,急功近利,万事学起来都没有耐心。总希望通过“快餐式”方法,如看看案例,自己能成为投资、商业管理等专家。其实彼德林奇也好,杰克韦尔奇(通用电气)也好,他们的书籍,都只能是一个指路牌,真正的管理精髓不在文字间。他们的案例都是自己“修炼后”的体验。咱们看他们的书,是旁观者看戏,不是身在其中之人。自己结婚和看人结婚,感受完全不同。
 
      佛家的修炼觉悟方法,其实对于现代人学习新知识,有很大的启发。记得白石老人有句话,学我者生,像我者死。也是这个意思。修炼也好,做生意投资也好,搞艺术也好,都要自己老老实实地去学习,去实践,才能把别人东西真正化为自己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花多少功夫,自然获得多少能力。裁弯取直,耍小聪明,只能暂时领先,但绝对走不远。
 
      因此对于学习的人来说,不要以为学习就是“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那么简单,要看到山水文字表象之外的内核,将之学习理解消化觉悟之后,才能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在实践的时候,根据天时地利人和,活学活用,正如“金刚经”中所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或如易经中的“与时偕进”,这些不仅仅是理论,而是数千年实践经验的最高境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