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多年的漂泊,我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母国。十几年的留学、工作、漂流终于告一段落。很多朋友要我写写自己海外的故事。斟酌多时,觉得还是趁着自己脑子还好使,把这段生活中的某些片断写下来。
洋插队是一段特殊时期造就的一个特殊群体。和如今很多出国留学生不同的是,当年我们出去是几乎身无分文,完全靠自己打工和奖学金过日子。国内的人们以为我们出国了,一定是过上好日子。而在海外,顶着留洋光环的“插队生”,或不想让家人担心,或出于面子,一般不会对国内家人倒苦水。偶然有些人写信对国内家人讲了些自己在海外有多辛苦,国内亲戚们常常都是一句话,“你再苦也比我们好”。
自己海外众多的忘年交中,大部分是国内真正插队落户的一代,为了生活他们再次出击,远赴海外,做人生最后一搏,因此他们出国时,往往年龄都在三十靠外,有的已经四十出头。对于他们来说,洋插队的辛苦和土插队是远远不能相提并论。不同的是,土插队时,大家都对未来已没有太多的指望,而洋插队则为自己的生活带来了一丝梦想。家人不理解自己的苦恼,于是土插队和小插队两代人,常常互相倒倒打工和学习时的苦水,逐渐地便出现了
“洋插队”一说。
80年代,国内的生活、工作、收入、人身自由、和社会开明程度等,都远远落后今天的中国。当年出国的人们,就像从农村高考到北京上海的乡村大学生们,对自己的未来都抱着一个梦,同时彻底告别过去的生活。与此相同,洋插队中的人们,很多基于自己对国内生活现实的失望,使得他们不顾一切离开故土,追寻一个遥远而模糊的人生之梦。很快在比较崇洋媚外的上海,出国便成了一件非常引以为荣的事情。以至于当时出国留学生中,上海话成了第一语言。
和洋插队一代中坚分子不同的是,如今我在他们当初出国的这个年龄,选择了回国,又重新开始了新的旅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