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江苏女排以三比一战胜了上海队,而上一次面对实力比明显弱于上海的云南,江苏也是三比一,打得跌跌撞撞。这支队伍目前有一个痼疾,就是发挥不稳定。和上海队的比赛,领先两局后,江苏从第三局开始就有些蔫了,前两局和后两局的发挥起伏大,这样的大起大落在重大比赛中是非常致命的。赵教练如何引导江苏队走出这个心理怪圈,将是一大挑战。从全国女排的实力来看,江苏面对着南方的八一和浙江两个强大的对手,和这两名对手的较量,尤其不能出现今天和上海比赛的状况。以下先谈谈几位江苏队员的发挥。
陆倩的进攻不仅仅是江苏队的一个稳定的得分点,也是联赛到目前为止,让人看得最赏心悦目的攻击手,作为一名国内罕见的实力派接应二传手,她在江苏的作用犹如托古特在意大利的地位。她2号位的强攻点高,力量相当大,而她在后排1号位的高点后攻和在6号位的战术后攻,在国内联赛中无论是主攻手还是接应,都罕有其比。这次比赛,陆倩还增加了不少交叉进攻等战术球,此外,她的开网进攻对点的掌握比过去有了明显进步,打得更聪明,使她的攻击威力更胜从前。如果需要提高的领域,陆倩可以进一步增加在四号位的跑动进攻,此外,地面功夫还有可以进一步提高的余地。
陆艳作为老队员,技术全面,快攻战术和定点拦网发挥得非常好。她的作用虽然不像陆倩那么明显,但作为全队的一个攻防枢纽,陆艳是江苏队必不可少的一个核心。特别是网前的乱球处理,打得非常巧妙。显示出她经验、成熟和少见的灵气。
二传手赵云终于走出了离开国家女排的阴影,这是江苏队实力回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此次比赛虽然那赵云仍然有些不该有的失误,但总体发挥很好。场上前排三点以及后排1、6号位对球的分配非常合理,隐蔽性强,也很敢传。应该说她的复苏,是未来江苏女排立足国内联赛强队之林的关键。
16岁身高189的小将惠若琪发挥不错,经验的积累将使得她的进攻速度变化更上一层楼,不过作为一名15岁的小将,虽然进攻力量、点和速度都不错,但未来还是应该加强全面的身体素质训练,细化基本技术训练,从她场上发挥来看,这名队员有希望成为一名技术全面的高大主攻。190的主攻陈亚云在对云南的比赛中曾经上场,有些紧张但发挥得中规中矩,这个小队员未来培养得当,将是联赛的一员猛将。这两名小将的出现,将改善一直困扰江苏队的高度问题。
江苏的年轻自由人看来还有一定的距离。目前看来郁春玲的位置无法替代。
~~~上海~~~
上海女排有着国内联赛出色的主攻手何晴和陈伊娜,副攻有前国手马蕴文和张磊,接应奚希也是国内接应中的佼佼者。可以说进攻位置上,上海队员的个人实力在联赛中应该都位居前列。队员的身高也不错,拦网和后排保护技术很出色。在进攻上,上海队的特点是既有高度和力量,打球也很聪明。目前制约上海队实力上升最大的瓶颈,就是缺乏一个成熟的二传手,二传手稚嫩的传球,使得上海女排攻击手的无法充分发挥,以至于前两局被江苏队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到了第二局后半局,上海队换了一名二传手,局面开始改善。二传手的成功更换,让上海队的实力大为增加,接应奚希、主攻何晴、陈伊娜、副攻张磊、马蕴文的进攻都充分发挥出来。江苏和上海第三和第四局的比赛可以说是目前为止联赛水平最高、最激烈、最好看的两局。
也谈谈上海女排的几位队员。上海队的进攻队员特点都非常明显,陈伊娜虽然身高只有180,但扣球力量大,气质好,是一个缩小版的王一梅。主攻何晴的进攻非常聪明,在和四川女排的比赛中,多次4号位调整轻打,落点刁钻,让以防守著名的四川女排后场大乱。副攻张磊的原地弹跳能力出色,进攻节奏独特,3号位有一定调整进攻能力,两场比赛(四川、江苏)发挥得非常出色。
前国手马蕴文的回来,对上海队的定点拦网有了一定的提升,可能由于长期没和二传配合,小马的进攻依然不是很犀利,威胁不如身高181的副攻张磊。未来如果加强与二传的配合,上海的这个进攻点应该还有上升空间。奚希是年轻一代的接应,技术全面,进攻实力强,不仅能在2号位进行强攻和战术攻,也可以在4号位打强攻,并有一定的后攻能力。身高188厘米的奚希地面防守能力出色,第四局中多次接起江苏接应陆倩的大力扣杀。应该说她的技术套路比较接近国家女排。但她的快攻战术尚不健全,要进国家队,她需要丰富自己的快攻战术如背飞等,还有就是要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以及一传的能力。
~~~总评~~~
拼发球是这场比赛的关键之一,双方都在不遗余力地拼发球,而上海队失去的最后一分,还是因为江苏跳发球破攻。江苏场上所有队员都是跳发或跳飘,对上海的一传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上海队基本也以跳发为主,而马蕴文的飘球威力也不俗。发球实力在胜负天平中的分量越来越重。江苏上海队员们时好时坏的一传,直接影响了队伍的整体发挥和整个比赛的结果。发球水平的提高,将逼迫各支国内队伍必须更加重视对一传队员的培养。
此外,谈谈进攻的立体化。在这方面,上海队已经落后过去,这里有二传手的原因,但队员攻击力不如老一代,缺乏像张静这样的高海拔的实力派进攻队员,也是无法多打后排进攻的因素。相反江苏队能打后排进攻的只有明星接应陆倩,可就是依靠陆倩一个人的实力频频在1号位和6号位发起强有力的进攻,使得江苏整体进攻水平明显上升,陆倩的后排进攻数次不仅几度主导了比赛的关键分,并对队伍士气的提升产生很大的影响。从全国来看,很多队伍打后排进攻都是偷袭性,极少像江苏那样把后排进攻有机地融入了自己的全队战术体系之中频频使用。陆倩1号位的后排进攻,目前看来,国内也只有白云、楚金铃等极少数队员有能力频繁使用。
还有就是对二号位进攻态度。江苏上海对二号位的进攻都很重视。当年天津女排第一次夺得全国冠军,也是因为李珊在二号位的强攻能力。但是自从上次联赛开始,2号位的强攻少见,而2号位后排的1号位进攻更是几乎绝迹。这让人想起中国女排在国际比赛上,最弱的一环就是对欧美2号位前排和后排1号位的拦网。反看国内联赛中,大部分队伍在2号位的进攻都是快攻为主,2号位强攻及起后排1号位进攻的使用凤毛麟角,可以说,由于联赛严重缺乏1、2号位的强攻,因此国内队员对于这两个位置强攻的拦网及防守感觉也就特差,这也间接反映到了国家女排在国际比赛中对欧美1、2号位进攻的无可奈何。
国家女排的技术组合往往是各地省市女排的风向标,看到周苏红技术接应在国家女排的位置,因此各地也纷纷效仿。以至于像李珊这样既有速度又有实力的队员和其他实力派接应不得不转向技术型。实力派接应在国家女排的格格不入,使得国内实力型的接应非常少见。接应队员缺乏了一定的力量和弹跳高度,像2号位强攻和1号位后攻这样高难度的战术就自然无法打,以至于上届女排联赛出现了很多队伍1、2号位进攻几乎绝迹的现象(除了江苏、辽宁),甚至以1、2号位进攻成名的八一队白云和河南队杨爽都大幅度减少了这两个位置的进攻频率,而天津队由于李珊的伤病员因,也不得不把进攻点转到了4号位。
其实中国女排联赛的队伍中,身体素质好的运动员还是有的,对于这两个位置强攻的培养,关键还是在各队伍的战术理念。目前来看,各省市不要把周苏红作为接应的唯一榜样,应该放开眼界,挖掘一些技术上可能比较粗糙但进攻实力强大的队员,并根据自己队员的特点制定战术。而陆倩以及现任国手王一梅就是最好的成功例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