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略评2006春节晚会几个节目

(2006-01-30 15:23:15)
分类: 政经商银
略评2006春节晚会几个节目
 
90年代初看完一次春节晚会后,一晃就是十几年。在海外一直听别人讲春晚一年不如一年,春晚的导演们都是王小儿。不过身在海外,还是很期待着看春晚的录像,一边笨拙地包着不怎们样的饺子,一边看春晚录像,期冀找回当年在家时,边吃边评论春晚节目的情趣。
 
05年终于能回来和父母家人一起重温旧梦。而现在的春晚也和80年代及90年代初完全不一样了。排场明显大了很多。05春晚,带着奥运胜利的辉煌,配上宽松的笑话,感到比过去几年强。特别是“千手观音”,虽然在残奥运闭幕式时看过,再次观赏,看后依然激动万分,众人一声,赞不绝口。
 
2006年的晚会,舞台的设计就像中国的经济,一年比一年繁华瑰丽。不过就像这几年的大片,宏伟华丽的外表之下,内涵上感觉缺了一些。明星魅力依旧,不过有些吃老本,创新较少。但还是有几个节目,看后印象较深。这里选几个略评。

 
 
 
 
开幕式 - 华丽的响亮群舞
 
开幕歌舞往年都是“流水节目”,开锣戏罢了。但是今年的歌舞节目却是不甘寂寞。开锣群舞,色彩华丽,节奏明快,气势宏大,与往年相比,有些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不再是“热闹”一舞,草草完事。过去第一排的演员是眉飞色舞,后面几排的表情就有些无可无不可,而今年这方面的细节表现和往年相比有所改进。
 
此外,摄影的角度比过去灵活,不再是单一的直对舞台或斜对舞台简单的几个角度,居高临下的90度摄影或小角度的大侧面,让群舞看上去有些像“万花筒”,可谓下足了功夫。总之,这个“开锣戏”水平比往年要好。
 
 
 
俏夕阳 - 来自民间的纯朴和创意
 
舞蹈立意别致,动作设计新颖,几位业余的民间老人们的舞蹈,简单风趣,老少欢快的情景,老太太和小孩子们简单的舞蹈动作和发自内心的快乐,让人感到亲近可爱,春节晚会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消失了,老太太们跳完后,气喘吁吁地给各位拜年的镜头,真实感人。
 
虽然这个舞蹈不算完美,但正因为这创新的“不完美”,让春晚走下雪山巅峰,更亲近观众。这种将皮影戏艺术和舞蹈结合的创新,体现了草根原创魅力的别有天地,今后像这样既有创新、又有“亲民”特色的节目,希望越多越好,这样才更能体现与民同乐的气氛。
 
 
 
吉祥三宝 - 温馨祝福
 
这首曾经在欧洲轰动一时的儿歌,在有些吵闹的欢歌狂舞中,就像如水的月光一般,流入大家的心中。女孩儿的童真,父母的慈爱,歌词简单温馨,配乐欢快流畅,尽管听过好几次,能在春晚再次含笑欣赏,听后依然绕梁三日,久久不能忘怀。所有的歌曲中,吉祥三宝的祝福,最令人难以忘怀。
 
 
 
 
老歌新唱 -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听到父母多次提到阿宝,作为半个老乡,阿宝的嗓子,唤起我对幼年时黄土高原民歌的回忆,曲调时而高入云端,时而空谷低回,如狂飙的西北风,如满天的塞北雪。听过阿宝的歌,让人真想拉开嗓子,像西北汉子那样也来吼他一把。
 
但最让我难忘的是吴雁泽。这位满头白发的艺术家,以深厚的功底,将这首难度极高的民歌,唱得委婉动人。虽然吴老的嗓子,没有戴国强的响亮,没有阿宝的高亢,但他一如葡萄酒般醇美的歌喉,却是两位小辈所无法比拟。
 
三位老中青歌手各自发挥特点,配合恰到好处,在所有老歌新唱中,当为第一。
 
 
 
 
 
间奏舞 - 少数民族的狂欢
 
本来这个节目一开始,我是准备起身洗把脸或端点菜等。但扫了一眼开头,看到那几位身着绿白颜色服装的姑娘们在河边欢呼戏水的镜头,我居然被吸引住了,真没有想到。之后一排身着金黄色的小伙子突然出现,强悍的舞姿,与前排的水边的姑娘们,形成了在色彩和舞蹈编排上的强烈对比。正当我觉得有点想仔细看看时,豪放的女声合唱“阿里山的姑娘”,引入一群高山族姑娘小伙子们,红色斑斓的服装和独特的舞姿,与尚在台上的前面两群少数民族演员,形成花的海洋,波浪起伏,看得让人有点目不暇接。
 
感觉这个舞蹈最大特色是没有很老老实实地跳民族舞,而是将民族舞现代化、都市化了。服饰、音乐节奏、演员表情等,都体现了一定的当代色彩。此外,在次序上,没有像过去那么呆板地一个个轮替,每个单一的民族舞蹈非常短,昙花一现之后再重复出现,各民族的舞蹈段子,互相穿插,安排得错落有致。这个节目,改变了我对春晚舞蹈节目的单一印象。
 
 
 
 
岁寒三友 - 风格各异
 
久闻谭元元的大名,当晚她的芭蕾舞姿,造型简单,没有眼花缭乱的舞蹈技巧,银妆俏影,造型高雅,舞蹈与背景水乳交融。第二位表演者刘岩不太了解,但她惊人的柔软性让我们感到像在看杂技,可惜舞蹈的舞台空间较小,时间较短,没有能很好地体现她的个人风格,而过多地表现她腿部柔软性的舞蹈动作,有些夸张炫耀之嫌。
 
当第三位演员以月光剪影的形式出现的时候,熟悉的观众一下子就知道那是谁。杨丽萍的“风中之竹”的表演,无疑是当晚最动人心弦的。记得这位孔雀公主,20多岁时便被称为中国国宝级的艺术大师,她的舞台表演,轰动海内外。后来饰演“梅超风”,形象可谓独树一帜,无人可及。时隔多年,再次看到她的舞蹈表演,为她喝彩之余,又感到意犹未尽。
 
 
 
说事儿 - 包袱抖得还是最好
 
小品表演中,丹丹和本山的表演依然拔得头筹。蔡明在小品中的个人表演虽然极为出色,但当宋丹丹和赵本山“合璧”时,也只能甘处下风。本山好像被足球搞得有点郁闷,台词不是很多,发火发的倒很“真”,不会是被足球惹的吧。或许足球占去他太多的精力和时间,此次他的表演时间明显缩短,不过那个二人转功夫还是非常老到。
 
丹丹的表演可谓浑身是戏,哪怕是带着耳机,愣坐在椅子上发呆的神情,让人看了也禁不住要乐开花。后面的二人转,耍头巾也耍的很像那么回事。不得不说,这个小品还是当晚印象最深的。
 
 

难忘今宵 - 永远难忘
 
无论是李谷一的独唱,还是别人的演绎,这首歌将永远伴随春晚。简明的词曲,尽管还带着很深的80年代烙印,多少年听过,没有任何一首可以替代。一如“同一首歌”、“夕阳红”等歌曲和相关的节目,经典是无法重复或被替代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