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和老师去了遥远的中山路横店电影城,寒风瑟瑟,还没吃饭,还坐过车。悲夫!看《寒战》的时候,我正拿着汉堡往嘴里送,激烈的爆炸与急速的碰撞,噼里啪啦,火力全开,我一时没缓过神来,饭都凉了。
这是一部集合了香港警务处、ICAC、保安局的电影。警务处的行动组李sir和管理组的刘sir分别代表了武派与文派的两股势力,在争夺执法大权的斗争中,其实他们都是桌面上的棋子,有人抛出一块肉,他们就要尽全力去吞下去,而且要看谁吞得好,吞得妙。电影意在突出文官的头脑与智慧,所以IICAC的李治廷也成了刘sir的棋子,两方相争,第三者插足正好可以使真相浮出水面,这就是“小三”的作用。梁家辉与郭富城除了不标准的香港口音外,其表现可圈可点。刘德华客串的文质彬彬、儒雅大度的保安局上司,也是文治的代表,显然编剧有意偏向文治。当然,文治并不代表法治。
从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五年开始,香港警匪片进入了法治落地的井喷时代。相比八十年代末期的个人英雄主义,主权回归以后的犯罪心理描摹,如今的诉求显得明快直接、干净利落,没有了苦大仇深,没有了阴暗变态,看的就是场面与拍摄。(比如2000年的《枪王》和2010年的《枪王之王》同是一系产品,就完全不一样,前者重点突出张国荣在枪击后心理的痛苦挣扎与不能自拔,后者却增加了很长一段法庭审判古天乐的戏份,变成了法治与悬疑。)
《寒战》的航拍可以说把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气质完美地表现出来,垂直俯冲的视角、摩天大楼的高度、像蚂蚁一样的人群,有规则、有顺序地流动在中环大街上。梁家辉和郭富城的吵架可以说是吵得酣畅淋漓、吵得洒脱快活,这是剧情的第一个高潮;高架枪战,汽车连环相撞,同袍牺牲,是剧情的第二个高潮;柳暗花明,坏人绳之以法,是电影最后高潮。每段都拍得很有特点,相比之下,第一部分最新鲜又好看,紧张又有趣。
法治,代表了香港的基本精神与公民意志。作为“小宪法”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伴随着香港公民走过了N个年头,其意义与价值铭刻在每一个香港市民心中。因为法治的建立,是香港人千辛万苦,流血牺牲换来的,遥想93年狄龙主演的《廉政第一击》讲述的七十年代初期,香港贪污风气盛极一时,直至港督麦理浩成立廉政公署,从此对打击有关贪污犯罪活动不遗余力,使香港变成一个清廉的社会。片中还有一个薪酬透明化细节,李文彬可以清楚地计算出五个警员的工资福利一共值多少钱,可见其每个职位,每个职级薪酬的公开。这是相比大陆腐败隐喻的最好注脚。
这是一部值得看的商业片,看的是摄像、配乐与剪辑,当然你必须准备好一定的香港法律知识。法治的艺术化、电影化,让香港人演绎到了极致。还有,情节复杂,枝节太多,有时候让人摸不着头脑,是这部电影的败笔,不符合商业片的大众娱乐精神。但是,记住杨采妮那句振聋发聩的“法治还是人治?”就够了。
注:好多年不看电影了,哎,老了。感谢老师有机会给我上一课。
2012年11月24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