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9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及翻译3

(2008-08-22 20:28:30)
标签:

分析

高考

教育

文言文

训练

语文

阅读

杂谈

专题

分类: 文言专题

《李秉传》、《郦道元传》、《第五伦传》、《甘罗传》、《李膺传》

 

《李秉传》

李秉,字执中,曹县人。少孤力学,举正统元年进士。征入都察院理刑,将授御史,都御史王文荐为本院经历①,寻改户部主事。宣府屯田为豪占,秉往视,归田于民,而请罢科索②,边人赖之。景泰二年命佐侍郎刘琏督饷宣府,发琏侵牟状。即擢右佥都御史代琏,兼参赞军务。宣府军民数遭寇,牛具悉被掠。朝廷遣官市牛万五千给屯卒,人予直,市谷种。琏以畀③京军之出守者,一不及屯卒,更停其月饷,而征屯粮甚急。秉尽反琏政,厚恤之。军卒自城守外,悉得屯作。凡使者往来及宦官镇守供亿④科敛者,皆奏罢,以官钱给费。寻上边备六事,言:“军以有妻者为有家,月饷一石,无者减其四。即有父母兄弟而无妻,概以无家论,非义,当一体增给。”从之。三年冬,命兼理巡抚事。顷之,又命提督军务。秉尽心边计,不恤嫌怨。劾都指挥杨文、杨签,都督江福贪纵,罪之。论守独石、内官弓胜田猎扰民,请征还。又劾总兵官纪广等罪,广讦⑤秉自解。帝召秉还。以言官交请⑥,乃命御史练纲、给事中严诚往勘,卒留秉。

(节选自《明史 · 列传第六十五》)

【注】①经历:官职名。②科索:赋税。③畀:给予。④供亿:按需要供应。⑤讦:揭发他人的短处。⑥言官交请:言官,指谏官;交请,指纷纷求情。

附《李秉传》参考译文:

李秉,字执中,曹县人。自小就是孤儿,用功学习,考取正统元年的进士。被征召到都察院审理案件,将要授予御史之职时,都御史王文推荐他做都察院经历,不久又改任户部主事。宣府的屯田被毫强们霸占了,李秉去查看,把屯田归还给百姓,并奏请减免赋税,边地的百姓都仰仗他。景泰二年(朝廷)命佐侍郎刘琏到宣府督促(上交)军饷,(李秉)揭发刘琏侵贪的罪状。于是就提升他为右佥都御史代替刘琏的职务,兼参赞军务职。宣府的军民多次遭受敌人的侵掠,耕牛和农具全被抢走了。朝廷派官员买了一万五千头牛给那里屯田的士卒,又按人给钱(来)买谷种。先前刘琏全都拿去送给出守的京军,一点也没有发给屯田的士卒,还停了他们的月饷,又向他们逼要屯粮。李秉全部改变了刘琏的作法,对屯卒们厚加抚慰。军卒们,除了守城的外,都能去耕种了。(又)上奏减免了供给往来使者和镇守宦官的各种费用,全部用官库的钱供应。不久又上书陈说边疆防备的六件事,说:“部队里把有妻室的人看做是有家的人,每月给饷一石;没有家室的减去四成。如果把有父母兄弟而没有妻子的一概按没有家室看待,不合道理,应当和有家室一样给予月饷。”朝廷接受了他的意见。景泰三年的冬天,朝廷命他兼理巡抚职务。不久又让他提督军务。李秉尽心处理边地事务,不怕嫌怨。(他)弹劾都指挥杨文、杨鉴,都督江福贪婪暴纵,(朝廷)处罚了他们。又论定郡守独石、宦官弓胜围猎骚扰百姓,请朝廷让他们回去。又弹劾总兵纪广等人有罪,纪广诬陷李秉而解脱自己的罪责。皇帝召李秉回到朝廷,因谏官们纷纷求情,就命御史练纲、给事中严诚前往核查,最终还是让李秉留下了。

 

《郦道元传》

道元字善长。初袭爵永宁侯,例降为伯。御史中尉李彪以道元执法清刻,自太傅掾引为书侍御史。彪为仆射李冲所奏,道元以属官坐免。景明中,为冀州镇东府长史。刺史于劲,顺皇后父也,西讨关中,亦不至州,道元行事三年。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后试守鲁阳郡,道元表立黉序①,崇劝学教。诏曰:“鲁阳本以蛮人,不立大学②。今可听之,以成良守文翁③之化。”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延昌中,为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蛮人诣阙讼其刻峻,请前刺史寇祖礼。及以遣戍兵七十人送道元还京,二人并坐免官。

孝昌初,梁遣将攻扬太学,州,刺史元法僧又于彭城反叛。诏道元持节、兼侍中、摄行台尚书,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梁军至涡阳,败退。道元追讨,多有斩获。

后除御史中尉。道元素有严猛之称,权豪始颇惮之。而不能有所纠正,声望更损。司州牧、汝南王悦嬖④近左右丘念,常与卧起。及选州官,多由于念。念常匿悦第,时还其家,道元密访知,收念付狱。悦启灵太后,请全念身,有敕赦之。道元遂尽其命,因以劾悦。

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                             (选自《北史·列传第十五》)

注释:①黉序:古代的乡学。②大学:古学校名,即国学。③文翁:名党,字仲翁,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兴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④嬖:宠爱。

附参考译文:郦道元字善长。起初,继承父亲的封爵永宁侯,按照惯例,由侯降为伯。御史中尉李彪因为道元执法清正苛刻,举荐他由太傅掾升任书侍御史。李彪被仆射李冲参奏下台后,道元因为是李彪的下属官员也被罢免。景明期间(公元500-503年),道元任冀州镇东府长史。冀州刺史于劲,是顺皇后的父亲,当时带兵在关中打仗,不在冀州上任,州上的事全由道元管理达三年之久。由于道元行政严酷,所以不仅是官吏畏惧,就是奸诈小人和强盗也纷纷逃离冀州,到别的地方去。后来调道元去鲁阳郡代理太守,他向皇帝上奏,请求在鲁阳建立学校,崇尚并奖励学校教育。皇帝下诏说:“鲁阳原来因为是南方边远地区,不立大学。现在可以允许,使鲁阳象西汉文翁办学那样成为有文化教养的地区。”道元在鲁阳郡的日子,老百姓佩服他的威名,不敢违法。延昌期间(公元512-515年),道元任东荆州刺史,行政威猛跟在冀州一样。当地百姓到朝廷向皇帝告状,告他苛刻严峻,请求前任刺史寇祖礼回来复任。等到寇祖礼回来并派遣戍边士兵七十名送道元回京时,两人都因为犯事被罢官。

孝昌初期,梁朝派遣将领攻打扬州,刺史元法僧又在彭城叛乱。孝明帝命道元持节、兼侍中、代理行台尚书,指挥调遣各路军马,如同仆射李平过去的权力一样。梁朝的军队到涡阳,被击退。道元指挥军马追杀,杀敌颇多。

后来任命道元为御史中尉。道元素有行政严猛的名声,掌握大权的人开始有些畏惧。但过了一段时间后,道元纠正不正之风没有显著的成绩,他的声望受到很大损害。司州牧、汝南王悦宠爱男娼丘念,常常跟他一起睡觉,一起生活。等到选举州官时,全由丘念操纵。平时丘念隐藏在王悦的家里,隔三差五才回一次家。道元秘密查清丘念回家的规律,找一次机会把丘念抓住关进监狱。王悦上告灵太后,请求释放丘念。灵太后命令释放,道元(抢在命令下达之前)就把丘念处死,并用此事检举王悦的违法行为。

道元好学,一向喜欢阅览奇书。撰《水经注》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创作了《七聘》和其他文章流行于世。

 

《第五伦传》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也。伦少介然有义行。王莽末,盗贼起,宗族闾里争往附之。伦乃依险固筑营壁,有贼,辄奋厉其众引强持满以拒之,铜马、赤眉之属前后数十辈,皆不能下。伦始以营长诣郡尹鲜于褒,褒见而异之,署为吏。后褒坐事左转高唐令,临去,握伦臂诀曰:“恨相知晚。”

伦后为乡啬夫,平徭赋,理怨结,得人欢心。自以为久宦不达,遂将家属客河东,变名姓,自称王伯齐。载盐往来太原、上党,所过辄为粪除而去,陌上号为道士,亲友故人莫知其处。数年,鲜于褒荐之于京兆尹阎兴,兴即召伦为主簿。时长安铸钱多奸巧,乃署伦为督铸钱掾,领长安市。伦平铨衡,正斗斛,市无阿枉,百姓悦服。  

建武二十七年,举孝廉,补淮阳国医工长,随王之国。光武召见,甚异之。二十九年,从王朝京师,随官属得会见,帝问以政事,伦因此酬对政道,帝大悦。明日,复特召入,与语至夕。伦出,有诏以为扶夷长,未到官,追拜会稽太守。虽为二千石,躬自斩刍养马,妻执炊爨。受俸裁留一月粮,余皆贱贸与民之贫羸者。会稽俗多淫祀,好卜筮。民常以牛祭神,百姓财产以之困匮,其自食牛肉而不以荐祠者,发病且死先为牛鸣,前后郡将莫敢禁。伦到宫,移书属县,晓告百姓。其巫祝有依托鬼神诈怖愚民,皆案论之。有妄屠牛者,吏辄行罚。民初颇恐惧,或祝诅妄言,伦案之愈急,后遂断绝,百姓以安。永平五年,坐法征,老小攀车叩马,啼呼相随,日裁行数里,不得前,伦乃伪止亭舍,阴乘船去。众知,复追之。及诣廷尉,吏民上书守阙者千余人。是时,显宗方案梁松事,亦多为松讼者。帝患之,诏公车诸为梁氏及会稽太守上书者勿复受。会帝幸廷尉录囚徒,得免归田里。身自耕种,不交通人物。

(节选自《后汉书·四十一卷》)

附参考翻译:

第五伦字伯鱼,是京兆长陵人。第五伦少年时耿介而好义气。王莽末年,盗贼四起,宗族乡亲争着依付他。第五伦于是在险要之处修筑堡垒,贼人来后,他便率众引弓持矛坚守自卫,先后有铜马、赤眉的军兵数十部围攻他们,都无法攻克。第五伦开始以营垒首领的身份去见郡长官鲜于褒,鲜于褒见到他后,很欣赏他的才干,征为自己的属吏。后来鲜于褒因过失降职为高唐县令,临行时,握着第五伦的手告别说:“只恨与你相知太晚。”

第五伦后来任乡里啬夫,均平徭役,调解怨忿,很得乡里人欢心。他自认为长久任官不能升迁,于是带着家人迁居河东郡,改名变姓,自称王伯齐。载盐来往于太原、上党之间,所过之处,都把粪便打扫干净才离去,路人都称他为有道之士,亲友和过去的熟人却不知他在哪里。多年以后,鲜于褒把他推荐给京兆尹阎兴,阎兴当即征召他为主簿。当时长安铸钱的官吏多耍奸弄巧,阎兴任命第五伦为督铸钱掾,管理长安的市场。第五伦统一衡器,纠正斗斛,市场上再没有弄虚作假欺骗买主之事,百姓欢悦叹服。

建武二十七年,被举为孝廉,补任淮阳国的医工长,随同淮阳王到他的封国。光武帝召见他,深感他与众不同。建武二十九年,随从淮阳王至京城,与其他官属一同被接见,光武帝向他询问政事,第五伦趁机对奏为政之道,光武帝非常高兴。第二天,又特地召见他入宫,和他一直谈到天黑。第五伦出京,有诏令任命他为扶夷县长,还没有到任,又追任为会稽太守。他虽然身为二千石一级的官员,仍然亲自锄草喂马,妻子下炊作饭。所得到的俸禄,也只留下一个月的口粮,其余的都低价卖给贫苦百姓。会稽地区风俗,多滥设祀庙,喜欢占卜。民众常常杀牛祭神,百姓的财产因此困乏,那些自己食用牛肉而祭祀的人,发病将死时,先作出牛鸣。先后几任郡长官都不敢禁止杀牛祭祀的作法。第五伦到任以后,给各属县发布文书,晓谕百姓。凡是巫祝有依托鬼神以诈术恐吓愚昧百姓者,都要捉拿问罪。胡乱杀牛的人,官吏都必须给予处罚。民众开始时都很恐惧,有的巫祝胡言乱语地加以诅咒,第五伦却追查得更紧,以后便逐渐绝灭了,百姓得以安定。永平五年,第五伦因触犯法令被征召,郡中的老少百姓攀住他的车子,拉着马,啼哭着跟随,每天只能走几里路,无法赶路。第五伦于是假装住在亭舍里,却暗中乘船离去了。众人知道后,又前来追赶。及至被送到廷尉,官民到京城上书为他求情的有千余人。当时汉明帝正审理梁松的案子,也有很多人为梁松申冤。明帝深为不安,下诏给公车司马令令其不要再接收为梁松和会稽太守申诉的上书。后碰巧明帝巡查廷尉监狱,审录囚犯,第五伦得以免罪放归田里。他亲自下田耕种,不与官宦来往。

 

 

《甘罗传》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秦昭王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之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甘罗曰:“项橐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①?”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②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行有日③,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曰:“昔日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今愿先报赵,请许遣之。”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矣。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④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选自《史记 · 樗里子甘茂列传》)

注:①武安君:即白起。②应侯:即范睢。③行有日:行期已确定。④赍(jī):送物给人。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甘罗,是甘茂的孙子。甘茂死去的时候,甘罗才十二岁,奉事秦国丞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派刚成君蔡泽到燕国,三年后燕国国君喜派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秦国准备派张唐去燕国任相,打算跟燕国一起进攻赵国来扩张河间一带的领地。张唐对文信侯说:“我曾经为昭王进攻过赵国,因此赵国怨恨我,曾称言说:‘能够逮住张唐的人,就赏给他百里方圆的土地。’现在去燕国必定要经过赵国,我不能前往。”文信侯听了怏怏不乐,可是没有什么办法勉强他去。甘罗说:“君侯您为什么闷闷不乐得这么厉害?”文信侯说:“我让刚成君蔡泽奉事燕国三年,燕太子丹已经来秦国作人质了,我亲自请张卿去燕国任相,可是他不愿意去。”甘罗说:“请允许我说服他去燕国。”文信侯呵叱说:“快走开!我亲自请他去,他都不愿意,你怎么能让他去?”甘罗说:“项橐七岁就作了孔子的老师。如今我已经满十二岁了,您还是让我试一试,何必这么急着呵叱我呢?”于是文信侯就同意了。甘罗去拜见张卿说:“您的功劳与武安君白起相比,谁的功劳大?”张卿说:“武安君在南面挫败强大的楚国,在北面施威震慑燕、赵两国,战而能胜,攻而必克,夺城取邑,不计其数,我的功劳可比不上他。”甘罗又说:“应侯范睢在秦国任丞相时与现在的文信侯相比,谁的权力大?”张卿说:“应侯不如文信侯的权力大。”甘罗进而说:“您确实明了应侯不如文信侯的权力大吗?”张卿说:“确实明了这一点。”甘罗接着说:“应侯打算攻打赵国,武安君故意让他为难,结果武安君刚离开咸阳七里地就死在杜邮。如今文信侯亲自请您去燕国任相而您执意不肯,我不知您要死在什么地方了。”张唐说:“那就依着你这个童子的意见前往燕国吧。”于是让人整治行装,准备上路。

行期已经确定,甘罗便对文信侯说:“借给我五辆马车,请允许我为张唐赴燕先到赵国打个招呼。”文信侯就进宫把甘罗的请求报告给秦始皇说:“过去的甘茂有个孙子甘罗,年纪很轻,然而是著名门第的子孙,所以诸侯们都有所闻。最近,张唐想要推托有病不愿意去燕国,甘罗说服了他,使他毅然前往。现在甘罗愿意先到赵国把张唐的事通报一声,请答应派他去。”秦始皇召见了甘罗,就派他去赵国。赵襄王到郊外远迎甘罗。甘罗劝说赵王,问道:“大王听说燕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吗?”赵王回答说:“听说这件事了。”甘罗又问道:“听说张唐要到燕国任相吗?”赵王回答说:“听说了。”甘罗接着说:“燕太子丹到秦国来,说明燕国不欺骗秦国。张唐到燕国任相,表明秦国不欺骗燕国。燕、秦两国互不相欺,显然是要共同攻打赵国,赵国就危险了。燕、秦两国互不相欺,没有别的缘故,就是要攻打赵国来扩大自己在河间一带的领地。大王不如先送给我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领地,我请求秦王送回燕太子,再帮助强大的赵国攻打弱小的燕国。”赵王立即亲自划出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领地。秦国送回燕太子,赵国有恃无恐便进攻燕国,结果得到上谷三十座城邑,让秦国占有其中的十一座。

甘罗回来后把情况报告了秦王,秦王于是封赏甘罗让他做了上卿,又把原来甘茂的田地房宅赐给了甘罗。

 

《李膺传》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祖父修,安帝时为太尉。父益,赵国相。膺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实为师友。

初举孝廉,为司徒胡广所辟,举高第,再迁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复征,再迁渔阳太守,寻转蜀郡太守,以母老乞不之官。转护乌桓校尉。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志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其见慕如此。

永寿二年,鲜卑寇云中,桓帝闻膺能,乃复征为度辽将军。先是羌虏及疏勒、龟兹,数出攻钞张掖、酒泉、云中诸郡,百姓屡被其害。自膺到边,皆望风惧服,先所掠男女,悉送还塞下。自是之后,声振远域。

(选自《后汉书·列传第五十七》)

附《李膺传》参考译文:

李膺,字元礼,是颍川襄城人。祖父李修,安帝时担任太尉。父亲李益,在赵地作相。李膺生性刚直高傲,结交的人很少,只把同郡的荀淑、陈实作为良师益友。

开始李膺被推荐为孝廉,被司徒胡广征召,后因政绩卓著被举荐,两次升迁后担任青州刺史。青州郡守、县令畏惧他的威严清明,听说后大都弃官而去。又被征召,升为渔阳太守,不久转为蜀郡太守,因为母亲年迈请求不赴任。后调任为护乌桓校尉。鲜卑屡次侵犯边关,李膺常常迎着弓箭和石头,每次都击败并赶走他们,敌寇非常害怕他。后因公事被免去官职,回到纶氏居住,开馆授徒常过千人。南阳的樊陵请求做他的门徒,李膺辞谢不答应。樊陵后来因为巴结宦官,官致太尉,为高风亮节之士所鄙弃。荀爽曾去拜谒李膺,趁机替李膺驾车,回来后,高兴地说:“今天才能替李君驾车啊。”李膺被人仰慕到了如此程度。

永寿二年,鲜卑入侵云中,桓帝听说李膺有能力,就又征召他为度辽将军。在这以前,羌虏及疏勒、龟兹,屡次攻击掠夺张掖、酒泉、云中诸郡,百姓多次遭受他们的祸害,自从李膺到了边塞,他们闻风丧胆,愿意臣服,(把)以前所掠夺的男女,全都送回边塞。从此以后李膺声威远振边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