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期“全国语文名师成长大讲堂”学习心得体会
(2018-11-11 20:13:28)
标签:
教育 |
分类: 培训考察 |
弘扬传统文化精要,探究语文教育本真
出席本期大会的领导和嘉宾有: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张世平,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郭永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康震,北京大学教育文化战略研究所所长王继华,教育部语言文字报刊社编委会副主任徐功明,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室副主任时俊卿,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孙双金、于树泉、陈琴、郭学萍、李京等。
本期研修主题为弘扬传统文化,探究语文教育本真。培训为期三天,采用“论坛+主题研修+双向交流"”的培训模式。
此次北京之行,与中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名师、教授等的零距离接触,我地领略语文名师名家的风采,获得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受益匪浅,意义至大!
一、魂兮归来,语文教学呼唤真语文
1、何为真语文?
在开幕式上,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先生在主持会议时,指出了“学校重要的教学是语文教学,但学生不爱学的是语文、教学最尴尬的是语文”当下语文教学现状,提出语文教育需要真语文。
何为真语文?王社长认为:
第一,老师要真读,何为真读?就是用自己的真实地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去体会揣摩作者的本意。何为假读?脱离文本的独立阅读,照搬官方解读向学生灌输;
第二,学生要真读,何为真读?就是用自己的真实地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去体会揣摩作者的本意。何为假读?脱离文本的独立阅读,脱离自己的生活经验,脱离作者的原生态本意,被老师用官方解读灌输;
第三,语文的课堂是真读与真读的互动,在此基础上,审视教科书上所谓标准解读;
总之,真语文就是语文;真语文强调回归传统,找回本真。其基本要求是: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为目的;语文课一定要培养学生自然、健康的表达习惯,一定要培养学生自由、个性的心理品质,一定要培养学生独立创造的人格特征;语文课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了解国学知识。
2、真语文教学中教师的素养
在开幕式的致辞中,郭永福先生阐述了语文阅读的重要性,语文名师大讲堂开班的目的和意义,特别提出了语文教师的素养要求。他认为,语文教师要会读、会写、有文化底蕴。有真材料,才能教出真语文。
3、真语文的教学实践探究
在1月10日的上午,国家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吴桐桢老先生,年过八旬,仍精神矍铄,中气十足,令在场千余晚生感佩不已。吴老师的主题讲座《语文教学要“真”》从“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角度,系统地讲述了怎样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四种真语文能力。让语文之魂回归真实,让学生实在做人,实在学文!
“洗尽铅华呈素姿,返璞归真为语文”,是为真语文!
二、传统文化,点亮语文教育的星空
1、传统文化,语文教育之经典传承
在1月10日上午,央视百家讲坛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康震教授作了《语文教学与文化传承》的主旨演讲,康教授以演讲的滔滔口才,从“中国古代文学与做官”提出“传统文化首先不是经典,而是人的问题”观点;《石壕吏》主旨探究得出传统文化不是传承仇恨的结论;从李白的放狂不羁、王汵然的自矜、骆宾王对武后的笔伐,推定唐代的繁荣,不仅是经济的发达,更是它文化的昌盛,知识分子能自由平等的生活,蓬勃而自由自信的时代风尚。
整个演讲,康教授旁征博引,尽情宣讲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关系,让我们很受启发。
2、传统文化在语文教育中的精彩呈现
(1)传统文化,语文教育的基石
1月10日下午,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南京市北京路小学孙双金校长作专题讲座《传统文化与语文童子功》,则从儿童传统文化教育的角度,系统而又具体地讲述了在小学怎样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人实地领悟了传统文化在语文教育中意义作用和操作方法。
1 月11日下午,语文特级教师、诗人郭学萍作了《母语教育,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求索游走》的主题讲座。讲座主要内容有何谓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中国文化之汉字、中国文化之古诗词等。具体地讲述了中学母语教育中如何传承中国古代文化,为我们语文教师怎校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2)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1月12日上午,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丁树泉老师作了《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浅谈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专题讲座,讲座从传统文化与语文的关系、当前认识两者关系的意义所在、教师自身的条件与准备、关于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等几方面讲析了语文教学如何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方法和途径,很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3)母语如歌,在吟诵中涵咏传统文化
1月11日下午,中国“素读”经典课程创始人陈琴老师做了《我的母语如歌》的精彩讲座。她先对“素读”课程作简介“不追求所读内容的深刻含义,只是纯粹地读,目的是求记诵,求熟练读,适合诵读经典作品”,她率先把“经典素读”的理念引入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她在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用经典去浸润孩子们的心灵夯实语文素养,她强调“吟诵”的重要性,讲授基本的吟诵规则,并结合大量的经典诗词和古籍,指导诵读方法,亲自示范吟诵。她的诵读曲韵婉转,如歌如诉,珠圆玉润,让人惊艳叫绝!
三、学校文化,打造语文课堂之魂
1月12日下午,本期研修的最后一堂课是北京大学教育文化战略研究所所长王继华教授的主题讲座《学校文化,打造语文课堂之魂》。讲座从学校文化的含义和价值、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比较、语文精神等几方面阐述了语文教学应体现语文精神,注重人文性,融于学校文化,培育不仅有知识,更要有文化的学生。
王教授虽年纪已大,但上课激情洋溢,语言铿锵,感染力强,大有演讲家的风范!上课过程中,他那经典的案例、深遂的思想、精妙的语言,学员们为之折服,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四、校本研修,专业成长现场示范活动
还本期研修班,还特别设置了以一节《我与地坛》研究展示课为载体的主题性校本研修、专业成长现场示范活动。执教教师是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中学李京老师,教学现场,按客座讲师+现场招募一名老师的方式组建了四个观察组,从不同的维度对课堂进行观课议课。示范活动立足于主动参与、学论同步、作评交互的策略,与所有参会专家、学者以及老师们共同合作,整体展示校本研究的程序,为我们的教学实践和教育研究带来有益的启迪。
唯其如此,方能不虚此行,不虚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