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教师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其对策

(2018-11-11 16:44:27)
标签:

教育

分类: 凤鸣杏园

    老师们,你们刚刚步入新的工作岗位,教育职业经历从此开始起步,教学经验从此开始累积。为此,新教师如何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新的教学对象,如何实现更快的专业成长与成熟,这应该引起新教师及我们学校的积极思考。今天我就新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其对策这个话题与各位共享。

一、新教师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新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高,向老教师学习的热情高,投入于备课与教学的时间多,但由于刚刚步入中学教学讲坛,缺乏教学工作的实践经验,缺乏必备的学科教学素养,因而很多工作包括备课、教学目标确立、课堂教学活动安排、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的处理、实验现象与结果的预期等,都带有盲目性、随意性和主观性,这是新教师普遍性存在的问题。具体来说,新教师容易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强调教学内容的计划性,教学过程机械而呆板

新教师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注重备课的规范性、全面性,从教学目标设计到各个教学环节安排都完完全全地体现在备课笔记当中,甚至从板书到课堂语言表达都有详细的计划。当他们进入课堂以后,他们就会过分依赖备课中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过分追求教学设计中所规定的教学环节的落实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往往强调的是课堂结构的完整性,强调教学内容的计划性。强调教学内容的计划性,固然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却有更多的问题存在:一是教师往往一味追求计划的落实与完成,而不能随堂发挥,教学过程机械而呆板,一些有价值的生成性东西不能被捕捉;二是他们在遇到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变故时,往往会手忙脚乱,茫然而不知所措;三是受教学设计的约束,备课笔记成了教师课堂教学 表演的脚本,很难控制课堂教学节凑。

(二)学科教学经验缺乏,教学内容处理容易失当

新教师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学科教学经验,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各环节的处理上,教学内容的引入或切入上和实验现象及结果的分析上。新教师往往教给学生更多的是现成的知识和结论,这些让学生感到新鲜的知识与结论,非常容易引起学生采用其最惯用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结果教学过程被简化为好比把一个容器的水倒往另一个容器中的过程。在处理具体的教学内容时,有两种非常常见的因素往往会左右着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一是新教师学生时期的既往经验,本人在高中阶段学习时自己的学科教师对有关内容的处理,成为新教师处理教材与安排教学活动的重要参考,殊不知时过境迁,短短几年过去,有关内容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和教学对象都已经发生了变化;二是新教师本人对教学内容的现实把握和对教材的自我理解,成为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新教师最明显的不足就体现在对教学要求深浅把握不够,无法有意义地实施教学内容的内引外联,往往导致在教学设计中注重知识的目标要求,而忽视能力与情感目标的要求。另外,新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往往缺少实验经验,演示实验基本上是照单抓药,凭主观想像实验现象及结果,对实验偏差估计不足、分析不够,直接导致实验教学的效果差。

另外,新教师还特别注重讲与授,课堂教学活动比较单一,课堂教学中缺乏必要的互动,忽视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挥,缺乏较为深刻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过于浅表,学生的思维深隧性难以得到培养,有些问题本身不严谨,指向性不明确,容易引起岐义,学生受不到很好的启发,也引发不了积极有效的思考。

(三)过分依赖教材教辅,忽视课标、大纲的应用

对教科书、教辅资料的过分依赖,已经成为新教师成熟与个性化成长极其不利的因素。新教师往往把教材当作是一层不变的圣经,很少去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或考试大纲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容易走入教教材的误区。一些新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把握不到位,生怕有任何的疏漏,非常容易地走向了面面俱到的极端。主要表现为他们非常容易地把新课上成复习课,恨不得把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知识全都交给学生,学生听起来感到新鲜(课本上没有),学起来过瘾(似乎全是新东西),用起来感觉好(迎合题海战术),但这种做法对学生的学习甚至学科发展贻害无穷,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习时间造成浪费,还会对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造成负面影响,更有可能对学生的学科思维与方法的形成产生副作用。有些新教师被教辅牵着鼻子走,教辅资料上的习题解决需要什么知识,就在课堂教学中补充什么知识,特别是进入高中新课程以后,一些新教师没有全面去研究新的课程标准,仍然按照老教材、老大纲的知识结构与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结果把很多时间都用在了盲目拔高教学内容上,教学内容明显表为三超,即超标(课标)、超(目标)要求、超限(知识限度)。

(四)强调试题的教学功能,步入题海战术的极端

解题、做题,是巩固知识、提高知识应用能力、训练解决思路与方法的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是教学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教师特别是刚刚步入校门的新教师把学生考试得分高低与解题经历、解题经验与做题数量片面地发生因果联系,简单化把课堂教学知识的巩固、教学效果的提高寄托在大量地做题上,新教师最惯用的巩固与提高手段就是做题,很多学生在新教师的安排下也从高中阶段学习的开始就步入了题海战术的极端。这种非常简单化地强调试题的教学功能的直接结果,却影响与改变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得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过分注重解题技巧的训练,忽视学科知识体系的建立、学科素养的形成和学科能力的培养,把更大量的教学时间用在讲解例题上,让学生做题,分析试题答案上。从长期的教学实践来看,题海战术在一定时期内确实能发挥一定的作用,显现一定的效果,但到了高年级以后,题海战术带来的后遗症将会逐渐暴露。

(五)迷信于专家的权威性,影响教师个性化成长

新教师追求专业上的成长与业务上的进步,这种积极性应值得保护。新教师没有现成的教学经验,他们对教材的处理、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环节的安排等方面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帮助,也非常希望有现成的模式或做法可以借鉴。但正是这个时期的新教师,往往容易对本校的老教师、学科骨干或心中崇拜的知名学科教学实践专家产生依赖,迷信于他们的教学权威,对他们提出的教学观点、处理教材的见解坚信无疑,甚至模仿他们的教学风格。新教师的教学初始阶段,本是最容易赋予成长个性化的时期,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时期,却因为过于迷信学科权威和专家的经验,而使其成长受到影响。特别是一些新教师,长期受到本校所谓学科名师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教学艺术及教学风格出现同化近亲繁殖现象严重。

当然,新教师还存在诸如教学语言不严谨、丰富,对学科用语教学重视不够,高中阶段教学内容整体把握不透,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不到位等问题。

二、新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

新教师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也是现实的。尽管有些是普遍的,有些是极富个性化的,但无论何种类型的问题都不是可怕的,关键是如何对待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

(一)学会对教学行为的反思,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最为有效的策略。作为新教师,对自己的每一节课的教学行为都要进行积极的反思。每一节课下来,新教师都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真的反思:教学环节与教材的处理、教学语言组织、学生学习主动性调动、教学任务与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时间的分配,以及教学设计的科学与合理性等,并及时做好反思记录,写出反思笔记,从而为下一次课或下一轮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借鉴与参考。

(二)学会与同伴交流合作,在借鉴与分享中进步

广大新教师,最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是学科教师同伴,特别是担任平行班学科教学的老教师、有经验的教师。作为新教师要积极与学科同伴就教学内容、教材处理、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在坚持自己创造性主见的基础上,积极借鉴有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分享他们的教学成果,特别是同一年级同学科教师之间,要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做到资源共享、教学同步、教学要求一致,这既是青年教师成长的需要,也是促进教学水平共同提高的需要。

学会与同伴的交流与合作,对新教师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青年教师一定要树立诚恳的态度,务实求真的精神,密切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借鉴与分享中进步。

(三)学会教育科研,在以校为本的教科研中成长

新教师往往具有一定的理论功底,但普遍缺少的是教学实践经验,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本身就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当然,根据新教师存在的普遍性及个性化的问题,最为迫切需要的是积极参加以校为本的教科研。作为新教师,首先要明确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要树立正确的教科研的态度,要把以校为本的教育科研当作提高能力、促进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校本教研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排除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学会教学资源的开发,重视素材性资源运用

新教师最需要的是教学资源,最缺少的是教学资源利用能力。新教师要不断运用各种方法与手段开发各种服务于教学的课程资源,同时也要不断积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资源,既包括成功的教学案例,也包括失败的教学课例。由于新教师与学生年龄相仿,容易勾通,因此,要重视诸如个人学习经验与策略、教学积极性等素材性资源的运用,最大程度提高教学效益。

(五)学会在学习中内化,让能力与水平同步提高

新教师的学习,包括听课、学习专业理论、教学观摩等。每一位新教师都要学会听课、评课,学会借鉴与研究他们的教学观、教学艺术、教学行为,要不断学习专业理论,增强专业发展后劲,还要认真对待每一次观摩教学。但要注意的是,新教师的学习,不仅要有积极性和热情,更要注意策略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决不能照搬照抄,不加选择地要把学到的东西直接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学习,学习,既要学,还要见习,即积极把学习到的东西内化成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0139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