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职场交流 |
“公司人才稀如麟角,大学生多如牛毛”,这是目前人才市场上一个很不协调的现象,也是一种人才矛盾,对这个现象和矛盾我身有感触。作为一个公司的负责人,从招聘人才来看这个现象和矛盾就会看的淋漓尽致,经历过招聘的人都会感觉到,选择人才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几天下来也许是收获不多,但总少不了无数失落的眼神。
每次招聘人才的时候我总会遇到很多应届毕业生前来咨询,首先我告诉他们的就是我们这里不招刚毕业的学生,然后看着他们不理解,甚至很无奈的离开,自己心里也不是好滋味,因为我也是刚毕业不久,虽然我没有去找过工作,但我能够体会他们的心情。而实际情况又不能不让我这样做,因为我公司要发展,我要选择适合我用的人才,要不我自己也很难生存下去,为了生存我不能用怜悯的心去做违背市场规律的事情。公司招聘人的目的就是为公司创造效益,因为我公司比较小,没有精力和经济基础来培养新来的人,只能招募能够直接创造效益的人,市场是现实的,竞争是激烈的,这里面容不得半点的马虎和人情关系。
公司不是一个福利院,没有义务为没有创造出价值的员工提供相应的保障,两者是赤裸裸的利益关系。而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往往很难在短时间内能够为公司创造出相应的价值,但从我们前期招聘过来的大学生来看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眼高手低类自视甚高,实际操作能力却很差;贪大求全类喜欢跟大的或者全程项目,但自己并没有足够的精力参与;合作性差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太“独”了,为了独享“战果”,排除与他人合作;凡事指望速成类不稳扎稳打,指望一两天就把事情处理掉交差,自然很容易出纰漏;诚信意识差不够真诚、诚实,喜欢吹牛;对待问题总是遮遮掩掩,不敢直面面对;总是喜欢发牢骚,认为任何一件事情都和自己有关系;总喜欢在背后说同事的毛病,打听别人的私事,加以渲染后并给予传播。
在招聘人才时我一般会从三个方面来判断是否符合我们的要求,一是人品,要是人品不好的话,能力越高,我认为危险系数越大;二是素质,其中最重要的心理素质,要是心理素质不能达标的话,我认为仍然是很危险;三是专业技能,其中包括创新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以及领导能力。
我认为现在的大学生要想找一份好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把自己的内功修炼好,而不是把自己高高挂起,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好高骛远的心态,这是公司最忌讳的,总认为公司的每一件事情都能够处理好,实际上是什么事情都不能做好。走进公司首先是要有一个心态的转变,从一个学生到一个学徒,然后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企业人。所谓的企业人就是能够为企业创造出价值的人。但这个过程是一般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人都不能清楚的认识到,主要原因就是忽略了一个学徒的过程,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从有个行业走向另一个行业,本身就是要经历一个认识、熟悉,到掌握的过程,也许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学徒过程,学徒本身就是提升自己能力的一个过程,一切要踏踏实实,虚心请教,而不是妄为自大,侃侃而谈。
作为一个合格的企业人,首先要拥有适应环境的能力,然后要具备征服困难,敢于挑战自我的信心。只有这样,公司才敢把具体的业务和任务交给你去尝试,在正常的情况下,一个老板不会拿一项业务去做有个赌注,甚至去让一个陌生的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