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析《辛德勒的名单》中人物的塑造

(2008-11-30 11:14:36)
标签:

影视

赏析

作业

辛德勒的名单

电影

文化

分类: 学习
1993年,美国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创作了《辛德勒的名单》,这部充满了人道主义的影片。在第66届奥斯卡颁奖礼上一举获得了七项大奖。然而许多人都说,奥斯卡金奖不过是它的陪衬。又一次观看了这部片子,感到了它的永恒。这部片子从导演、摄像以及配乐等等上来讲,都能称得上是一部旷世之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人物的塑造,导演通过各种手段,为我们塑造出许多刻骨铭心的人物形象。而在这些人物中,塑造最为成功的应该是奥斯卡?辛德勒和他的会计伊查克?史丹,以及残忍的暴君--阿蒙?戈特。我想就此三人的形象进行简单的分析。

1、奥斯卡•辛德勒

     在该片中,辛德勒是一个灵魂人物,贯穿着整部影片的始终.在该片中对辛德勒形象的塑造则与一般影片有所不同,片子中通过辛德勒的所作所为并借助摄影技巧,为我们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真真切切的辛德勒.众所周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辛德勒也不例外.他救人是伟大的,但他却依旧像普通人一样,存在着他的弱点.

     影片一开始,辛德勒在酒会上风度翩翩、出手阔绰。他用自己老套的佳绩手段贿赂德国军官,很快和他们打成一片。这里我们所看到的辛德勒是一个善于交际的商人,而他这一系列的举动也是为了给自己争取更多的钱财。后来,辛德勒到犹太人临时参议会找到了史丹,准备商量办厂的事宜。 史丹问:“他们出钱,我出力,请问…你呢?”,辛德勒轻松的回答:“负责公司的公关、宣传,我的专长是形象设计,并不工作(Not work,Not work,说了两遍),搞门面工夫…”,做为唯利是图的商人,他只关心如何快速、有效、安全的挣钱。这是最初的辛德勒,也是他给观众的一个最初的整体的印象。

     辛德勒要招聘打字员,前几个打字的姑娘年轻漂亮,虽然打字技术很差,但是辛德勒仍旧一步步的靠近她们,深情凝望。而后面的一个老妇人岁打字速度飞快,但辛德勒却侧向一边不予理睬。这体现了辛德勒好色的一面,这也是他的一个人性的弱点。

     在影片很长一段时间,展现给我们的都是一个狡猾英明的商人形象。他骄傲的在史丹面前炫耀说自己有了一个英明的会计;在接受独臂老人的感谢之后气冲冲的质问史丹。这些地方可以看出,辛德勒是一个标准的商人。虽然此时他雇佣犹太人做工人就是在救人之命,但是此时的辛德勒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御用犹太人只因为犹太人的廉价,他并没有想过这样可以救人。史丹有此忘记带工作卡而被装上火车,辛德勒前去营救。一开始德国军官十分轻视,辛德勒却轻描淡写的说:“两位,万分感谢,我可以保证,月底,你们俩将调去南俄罗斯,再见”,说完继续找史丹,而两位德国军官也一起喊着史丹的名字。史丹被救出,此时出现的是一个仰拍镜头,辛德勒救了一条生命,他始终处于高大的位置。史丹在其后,史丹的瘦小,更显示出了辛德勒的高大。不过此时,辛德勒仍然是一个纯粹的商人。

辛德勒的心灵第一次被触动,应该是在他骑马驻足山顶的时候。影片中唯一的红衣女孩出现,女孩代表着生命。而后她穿过人群,走进一栋房子,藏到床底,人们无时无刻的关心着女孩的生命安全。此时响起了童声合唱,辛德勒骑在马背上,有如上帝俯视人间一般。他看到大楼前,德国军官正把犹太人穿成一串一枪击毙。此时的辛德勒脸上没有了往常的优雅,被一种莫名的神情所占据,此时,他的心也许已经为之一动。但辛德勒仍然呵斥着史丹为他找的年老而无能的技工,这时的辛德勒还完全不把犹太人的生死放在眼里,他只关心自己的安危及工厂的效益,并为歌德的所做所为辩护,称歌德“完全是为这个营着想”、“责任重大”、“战争把人邪恶的一面露了出来”、“他坏的可爱”。

之后,辛德勒在慢慢的转变。在上尉的别墅,夜晚酒会后的辛德勒与歌德上尉一起在阳台闲聊。他告诉歌德:“杀人不是权力,是正义,与权力不同,权力是…有足够理由去杀一个人,但却不去杀,而是赦免。”此时的辛德勒对于法西斯灭亡性的行为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他开始站出来保护犹太人。此时,辛德勒的人性更完美了。他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商人,他已经开始明白自己该做什么。

而后,处事精明的辛德勒,通过种种不易察觉的方法帮助着犹太人。他像载满犹太人的火车车厢喷水,这看起来似乎是“残忍”,但只有辛德勒心中最为清楚明白。他命令士兵停下来对着每一个窗口喷水,实际上是想给火车上的人们一剂生的希望。

辛德勒第二次被触动是他在大街上行走时随手拈起从天上散落下的“灰尘”,这些并不是普通的灰尘,而是焚尸后从烟筒冒出的骨灰。歌德告诉旁观的辛德勒,刚收到命令,二、三十日后将会把营区内的所有人送到奥斯威辛集中营。辛德勒情感上为此波动,心里开始琢磨着他的营救计划。在工厂里,彻夜未眠的辛德勒开始实施他的计划。他念着记忆中的人名,史丹则在打字机上飞快的敲击着。这就是著名的辛德勒名单,也是他用重金从歌德手中救出的人命。但最后辛德勒因资金临近耗完而让史丹终结名单,史丹喃喃的说:“这名单太好了,这名单…就是生命!”、“名单外的世界,是深渊”。辛德勒在自己的家乡,亲自迎接这些被他所“买”下来的工人们。此时的辛德勒,如上帝一般。他的形象是高大的,他的行为是令人钦佩的。

辛德勒开始“收购”更多的工人到自己的工厂,并向德军士兵告诫:“根据W部门条例,无端杀害工人是违法的。根据企业赔偿基金,工人遭到滥杀,我有权要求赔偿。如果胡乱杀人,你入狱、我收钱!,这是办事规矩,因此,这里不准即时处决,生产不可受到任何干预,为确保,没有我的批准,卫兵不得进入工厂”。为了犹太人,而不惜与德国军人谈规则,此时的辛德勒的确已经不是一个标准的商人了。他用自己的所有财产供养着这些犹太人,最后导致他的工厂几乎走到了破产的边缘。

1945年,德国法西斯无条件的向盟军投降。辛德勒在自己的工厂里为工人们发表了演说,他首先对工厂里的德国士兵说:“我知道你们接到领导人辗转传来命令,清除所有的工人,现在大可下手,他们都在这里,这是你们的机会…”“否则,你们可以离去,回家去做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凶手”…几分钟后,德国士兵一个个沉默的离去。辛德勒对史丹使了一个眼色,这一不易被人察觉的镜头,仍然体现着辛德勒“狡猾的商人”这一形象。他提议大家为死亡者默哀三分钟,并说自己就要开始逃亡。

工人们为了感谢辛德勒,纷纷取下自己的金牙,为辛德勒铸造了一枚纪念戒指。辛德勒戴上戒指后没有对任何人说感谢,却眼含热泪,开始忏悔,说自己太挥霍了,他本来应该救更多的人。他大声痛哭着,像个孩子一样,工人们上前去抱住辛德勒,紧紧的抱着他。在这里,影片中的辛德勒第一次与犹太人处于相同的位置,辛德勒是一个正真意义上的人,一个有良知的人,一个值得众人尊重的人。

总之,在辛德勒这一形象的塑造中,影片始终保持着一种真实的态度。辛德勒是有缺点的,但是他在人性人的光辉有是不可磨灭的。透过影片,观众的心灵也随着辛德勒的种种行动对他的印象进行着改变。这一富于变化的形象塑造是十分成功的,辛德勒是“人”而不是“神”。

2、阿蒙•戈特

   这是个绝对残忍的角色,至少我这么认为。他是有一双深邃蓝眼睛的德国士官,他是一个杀人的恶魔。

随着一辆轿车驶入集中营,这个恶魔便进入了我们的视线。那双蓝色的眼睛里藏着的是死亡的深远,藏着的是一个冰冷的世界。在挑选女仆时,戈特告诉女仆说;“我不想把感冒传染给你”,这是戈特特性的一面。应该说是战争造就了恶魔,人的本源总是善良的。前一秒戈特都还讲着人话,而后一秒他却毫不犹豫的让下属枪决了一个向他们提建议的犹太女工程师。不过戈特还是聪明的,她仍旧采用了女工程师的方案,不至于让人觉得他是渔歌愚蠢的笨蛋。截下来,戈特大尉在广场发表了他“愚蠢”的就职演说。大肆的讲述着犹太人的“罪恶”,并称“今天,是历史的时刻”。戈特的到来意味着什么,他究竟是一个绝对的暴君还是也有人性的一面。人们对他的到来感到恐慌,他的性格此时还让你捉摸不透。

早晨,戈特扛着枪在自己别墅的阳台上“晨练”。他随手就用枪瞄准无辜的人们,他开枪的样子竟然像猎杀小动物一样。但转身过去,戈特也并非一个冷血动物。躺在床上的请人可以张口骂他:“你这个幼稚的东西”吩咐他去煮咖啡......然而戈特并没有什么反映,人就泰然自若的去上厕所。难道他天生就是一个杀人的恶魔嘛?他与辛德勒的第一次会面,他们礼节性的握手,赤裸裸的金钱交易开始了。女佣也第一次登场,他望着她,结果她帝国的酒,很认真的说了声:“谢谢!”如果说他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他还会对这样一个对他而言无足轻重的人说谢谢吗?!

然而在片子中,他仍旧是残忍的,事实上也是这样。他凶狠地痛史丹对话,在金属加工厂里,他让老人做个门铰给他看。老人娴熟的技术让他称赞,然而就在观众似乎觉得一切都太过“美好”的时候,戈特却问老人为什么一上午只做了几个门铰,他兽性的一面又暴露出来,他要闭了老人。他几次向老人头部射击,却无法正常发射。这里似乎是一场喜剧,但是我想,没有人会笑得出来。

在一次酒会过后,辛德勒为戈特上尉结实了权利的意思,他也似乎理解到了什么。他赦免了把马鞍落到地上的小男孩,工作中抽烟的妇女,甚至是因浴缸刷不干净而害怕的男孩他也“赦免”了。而后,小男孩走在操场上,身边连续的几枪都没有打中,反复只是警告而已。但当史丹穿过操场时,小男孩却已经躺在血泊中了。一个震撼人心的画面,戈特是一个奇怪的人!

犹太人要定期体检,以便把身体虚弱的选出来。戈特也坐在别墅的阳台上接受检查,医生告诉他:“你应该少喝些伏特加......”戈特可曾想过近在咫尺的工人们,同样是体检,却又意味着什么。他爱上了犹太女佣海伦,他找借口去见她。他法西斯的一面还是阻止了他的行动,他知道自己不能爱上一个下贱的犹太人,但却又无法自拔。最后,他还是用残酷结束了与海伦的对话。他骂她是一个像蛇、鼠、虫一般的犹太婊子,他对她的爱只能借助对海伦的暴力殴打来发泄。

辛德勒用水管向车厢喷水来“取乐”,前一秒戈特还在取消他的残忍,后一秒却已经意识到了什么,然而他却不动声色。辛德勒因在生日聚会上亲吻了犹太女工而入狱,戈特帮他说情,说那是一个如何美丽的女子,说辛德勒是一见到美女就已经失去理智的人。因为戈特自己心里也明白,他也正痛苦的爱上了一个犹太女佣。最终,还是金钱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天空中飘着从焚尸炉里冒出的骨灰,有如下雪一般。戈特告诉旁观的辛德勒,说收到命令要把营区里的所有人送到奥斯维辛集中营。戈特一再强调着“命令”,或许这一切都是战争带来的。如果没有战争,戈特或许应该是一个温柔的绅士。

此时的辛德勒已经开始了一个营救计划,他要史丹打出那些名单,最后再留下一个位置。大家不用往下看也许也猜到了,这是留给戈特情人海伦的。在谈条件的时候,戈特却说战后要带海伦回维也纳,他不会拿海伦当赌注。但只有辛德勒才真正的了解史丹,最后戈特还是放手了,金钱救了他爱人的性命。

    波兰解放了,戈特也被捕了。临死之前他捋了捋头发,费力的吐出一句:“法西斯万岁!”他也许未曾想过,有一天他也要像犹太人那样垂死挣扎。

影片中所塑造的戈特上尉,他的性格是复杂的。但我觉得这是一个人性化的成功塑造,他也有他“善良”的一面,这体现的似乎是人最根本的东西。人的本根都是善良的,而戈特的残仍,和影片里发生的一切,似乎都是战争带来的。所以,战争是可怕的,是他造就了杀人的恶魔,是他让犹太人无处安身。

3、伊查克•史丹

    影片中对史丹的塑造,乍一看来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在这次浩劫中,受难的是他的同胞,他是一个有着民族情节,有着反抗精神的犹太人。但是在这种战争的情况下,他却不敢多说半句。但当你细细的观看这部影片,你会发现史丹从头到尾的情绪是有所改变的。

影片刚开始的时候,史丹是倔强而又抵触的。辛德勒到临时参议会找史丹做会计,而史丹却只是简单的介绍了自己,辛德勒与他讲话的时候他也把头转到一边。他告诉辛德勒,自己是犹太人,其实这些辛德勒当然早就知道了。史丹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德国人”,是挑起这场屠杀的凶手。但此时的史丹,也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些权利,他帮自己的同胞尽力弄到象征生命的蓝卡,用自己的力量帮助着这些生命。辛德勒对史丹炫耀自己有了一个精明的会计,史丹却不以为然,甚至充耳不闻。辛德勒举起酒杯适宜史丹,但他最后却只是辛德勒的游说下勉强的举起了杯子。或许这时候的史丹,心里的结还没有解开,辛德勒在他眼中只是一个标准的商人。史丹是善良的,他在拯救着自己的同胞。

有一次,史丹因忘了带工作证而被装上火车,辛德勒前去营救。这里应该是史丹第一次情感上的转变,他对辛德勒的情绪由抵触变为感激。他不停的责备自己,紧紧地跟在辛德勒身后。毕竟是这样的恐慌的时期,史丹的生命也不确定,因为他也是犹太人。戈特向史丹讲一些东西,他只是低着头僵直的站在那里。戈特让史丹看着他的时候,史丹眼中充满的是恐慌。对于辛德勒和戈特,史丹的感情是完全不同的。

犹太人是聪明的,史丹也一样。他由士兵的带领下来到上尉的别墅前面,去见辛德勒。他不停的挠头,辛德勒问他为何挠头时,他却只是轻描淡写:“我要让他们觉得我头上有虱,好离我远一些”,多么聪明的史丹,多么聪明的犹太人。

辛德勒训斥史丹,为自己找来那些没用的工人,并说“人死在所难免,他想杀光所有人,我有什么办法?......”史丹并没有反驳,也没有转身,只是静静的听着。然后给平静的为辛德勒讲述着戈特杀人的事,他是在试图融化辛德勒的心,他是在为自己的同胞申诉。

辛德勒最终被感动了,和史丹一起开始了他的营救计划。在打印名单的时候,史丹很平静,很认真,很仔细。史丹喃喃的说:“这名单太好了,这名单…就是生命!”、“名单外的世界,是深渊”。 史丹接受了辛德勒,他的思想再一次的发生转变,他与辛德勒不是是主仆而是一种共有关系。辛德勒搂着他的肩膀,此时的史丹应该是感动而感激的。

战争终究不会持续到永远,波兰解放了,辛德勒在自己的工厂里发表了最后的演说。史丹为辛德勒送上了用金牙铸造的纪念戒指,上面写着:“凡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史丹送上了他代表所有工人写的信,说要是辛德勒万一被捕,上面有所有工人的签名。辛德勒哭了,依靠着身材矮小的史丹。此时,史丹是感激的,与他最初的情绪相比,是天翻地覆的改变。

史丹和生还的犹太人在野外露营,七零八落的,虽然他们已经没有生命危险了,但观众却时时为他们担心着。年轻的苏联士兵大声的喊到:“你们已经被苏联军队解放了!”,这时史丹起身坐着,影片中,史丹第一次显得那样的高大。他问苏联士兵:“波兰还有犹太人么?”,士兵许久都没有做声.

  史丹的形象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史丹是善良的,他协助辛德勒,拯救了他的同胞们。

有人说《辛德勒的名单》比《南京大屠杀》更人性,我也这么觉得。看完《南京大屠杀》之后,观众只记得住血腥的屠杀场面,而无法记住任何一张面孔。而《辛德勒的名单》则不然,在每个场次中,观众都可以发现一些熟悉的面孔,并时时刻刻为他们的命运所忧虑。这部电影在人物的塑造上是十分成功的,它所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影片主要歌颂的是辛德勒,但却与普通的“歌功颂德”的影片在很大程度上有所差别,它所塑造的辛德勒也并非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辛德勒仍旧和普通人一样贪恋钱财,迷恋女色,他也并非至始至终都是那样高大。他所做出的救人性命的举动也是在一个渐变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他也并不是从影片刚一开始就以高大伟岸的形象出现的。影片中的对立人物,杀人如麻的恶魔戈特也不是一个完全冰冷的家伙,他也有自己温柔的一面。他爱上了犹太女佣,但骨子里“法西斯”的血液却拒绝了他的想法。辛德勒为他解释什么是“权利”,后来他居然也学会了“赦免”。他是一个令人费解的德国上尉,是战争早就了他的性格,还是他天生便是魔鬼。

总之,影片中的人物都并非“类型人物”,没有绝对的伟大,也没有绝对的冷酷。他们是那个时代,那种情况所早就的活生生的人。他们通过他们的主观行动反映着二战时期客观的现实。所以说,《辛德勒的名单》中人物的塑造,无疑是该片的一个亮点。

ps:第一次,很认真的对待作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