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央视二套的《经济半小时》节目报道了新科“地王”中海地产在重庆的一个房地产项目漏痕点点,污浊不堪,并戏称其为“楼斑斑”,从而得出了高价拿地,成本转嫁到房屋质量上的结论。
看来,央视真的是后知后觉了,因为此种把戏在房地产界早已有之,这绝对不是什么秘密。试想,那么高的价钱拿地,溢价率远远超过100%,也就是说楼面价几乎高出售价,开发商能不想歪主意吗?毕竟他得挣钱嘛,所以必然要牺牲业主的利益,反正在他们看来,业主的利益就是用来牺牲的。于是便偷工减料,制造安全和质量隐患,所有的一切都要由消费者买单的。
也就是说,央视所报道的中海重庆事件绝不是一个孤立的个案,这在地产界是个普遍的现象,或可说是行规和潜规则,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阿杜就亲眼见过一栋楼由五家建筑施工单位完成的,已经不知道转发包几次了,这样的楼能保证质量吗?阿杜也曾见过钢筋的粗细或强度不够,或者干脆用木条子充当钢筋,水泥则像豆腐渣一样,吹弹即破,这样的房子你能住吗?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抹黑开发商,因此购房者买房时可要睁大眼睛,只要细心、耐心外加小心,有些问题还是可以看出来的,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吃亏上当出麻烦呢?
首先,一定要严格审查欲购楼盘项目的五证,特别是《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那上面有施工单位名称,要看他是不是知名的或者品牌建筑公司。并且要到现场和相关部门了解证上建筑单位与实际施工单位是否相符,因为这年头挂羊头卖狗肉的事多了去了。还有是否有转包现象,这个也要查实。一般来说知名建筑单位的工程质量还是可以保证的。
其次,如果不怕装修麻烦,最好买毛坯房,因为精装房更容易将质量问题隐藏起来,就如同猫盖屎一样。还有就是看房的时候最好选择大雨过后,这样是不是漏水或渗水就能看个大概。如果是在北方,冬季也是个不错的看房时机,因为可以检查一下是否透寒。
总之,买房子毕竟不是买白菜,烂了或者生虫子可以随手扔掉。对付开发商的种种鬼蜮伎俩,只有魔高道更高,才不至吃亏上当,追悔莫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