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
赤壁之战输于细节
话说曹老大(就是曹操,小名叫阿满的那位同志)自从兼并了淮南袁术、河北袁绍两大公司之后,又收购了又吕布、刘表的所有股份,一时间名声大噪,组成了国内最大的企业集团,即曹氏集团。曹操自封董事长兼总经理。
曹老大虽然在北方很拽,但长江以南的市场却还是一片空白。因为江浙一代的吴越集团老总孙权经营有方,又高薪聘请了周瑜、鲁肃、张昭等尖端人才,企业搞得也是有声有色,加上在长江设置高额关税,北方业务很难介入。曹老大勃然大怒,亲率员工八十三万、诈称百万,欲吞并吴越集团。吴越集团总经理周瑜带江东子弟拒敌于赤壁,展开了市场大战,又派资深董事鲁肃与桃园集团的刘备洽谈合作事宜。
说起桃园集团,有必要交待一下起家经过。该企业的实力虽然不及曹氏和吴越两家,但成立的时间却不短,“黄巾大起义”那阵子公司就初具规模了。创史人刘备、关羽和张飞是八拜之交的铁哥们儿,能力都相当出色。但苦于没有自已的生产和研发基地,总是给别人做代理,所以始终没成气候。后来刘总领着两个兄弟“三顾茅庐”,请出全国首屈一指的策划大师诸葛亮,公司的业绩才出现起色。诸葛亮给刘备制定了先取荆襄,继而图巴蜀,最后占领全国市场的战略。与曹操交手了几次均取得胜利。
这次出于唇亡齿寒的考虑,孙刘两家一拍合,结成战略联盟,共同应对曹氏集团。并且在“火攻”这一策略上,周瑜和诸葛亮达成了空前的一致。接下来的一些细节颇耐人寻味:首先是诸葛亮和周瑜都发现曹氏集团的员工大都面色发黄,于是断定北方兵不习水战,于是想出了把曹营战船连上,于是阚泽献诈降书,说吴越集团的老股东黄盖要跳槽,为曹氏效力;又于是庞统去献连环计,劝曹老大把战船连上,这样员工就不晕船了。其实孙刘联军的这一切运作都是有破绽的,可曹操心太急了,忽视了所有的细节。等到黄盖要火烧连营的船靠近了,他的大谋士程昱才注意到了船的“吃水”很小这一细节,可惜孩子饿死了才来奶——太晚了。
惨败之余,曹老大幡然醒悟,想起了赖以成名的官渡之战,这一战大破袁绍,不正是因为注重细节吗?
官渡之战赢在细节
当年曹老大也不容易,七拼八凑才鼓捣出6万员工,与袁绍的百万大军对垒于官渡,幸好他的老同学许攸从袁绍的企业里跳槽投奔了他,并且告诉他一个细节,说官渡城低并在漳河之下游,只要把漳河水憋足然后开阐泄洪,必能水淹官渡。曹老大听了老同学的话,结果大败袁绍,一举占领了北方市场。后来这位老同学脑子也进水了,居功自傲,叫着曹操的小名,到处装老大。可有不吃这一套的,曹氏集团的保卫处长许储一剑就把他宰了。曹老大表面不高兴,可心里一定在想:“杀的好,老夫就是喜欢卸磨杀驴,地球人都知道。”
但不管怎么说,曹操最经典、最得意的战例官渡之战是赢在细节上,尽管这细节不是他看出来的。
结语
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
阿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