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专语文第二册《琵琶行》教案

(2020-05-12 15:27:37)
标签:

教学

分类: 教育科研

琵琶行

教学目标:

1、了解封建社会下层妇女的不幸生活和诗人失意谪居的情况,体会诗人所表达的对不幸者的同情及政治上失意时的苦闷心情;

2、欣赏这首诗的音乐美、意境美,理解这首诗运用象声摹音、设喻作比描写音乐和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欣赏并学习诗中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2、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教学难点:

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弄清结构层次。

一、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贞元三年(787年)的年初,十六岁的白居易带着自己的诗稿,到了京都长安。他想在京都通过达官显宦或知名之士的推荐,登上仕途。    有一天,他拿着自己的诗文去拜方当时的名人顾况。顾况是宰相李泌的朋友,当时任著作郎,是一位颇有名望的老诗人。顾况看到这位不速之客的姓名有居易二字,便很诙谐地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及披卷读到《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大为惊奇,拍案称绝,马上改变语气,郑重地说:能写出这样好的诗句,下去是不难的,刚才我是同你开开玩笑罢了。从此,白居易的诗名大振。不过,顾况虽欣赏他的天才,却无力举荐他。这样,白居易在长安旅居了三年多,经名人推荐而进入仕途的希望终未实现。于是他转变念头,决心通过考试实现自己的愿望。

在文学上,他与元稹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中坚,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

《琵琶行》是中国文化界人人皆知的名篇。在当时“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二、阅读“提示”,了解时代背景。

三、老师阅读序文,明确序文的内容和作用。

1、重点词语:

左迁:贬官。                                      明年:第二年。

委身:托身。                                      贾人:商人。

快:畅快。                                          悯然:因伤感而沉默。

漂沦:漂泊沦落。                                出官:(京官)外调。

恬然:安然的样子。                            为:写。

言:字。                                             命:命名。

2、总结:小序,言简意赅,概述了琵琶女的遭遇,说明了写诗的缘由。作者迁谪后的悲愤之情贯于全序。

四、听朗读录音,学生根据注解自由阅读课文。

要求学生积极提问,老师及时给予指导。

五、讨论文章内容结构。

明确:这是一首抒情性很浓的长篇叙事诗。全诗按时间顺序进行作态,可分为5段。

1、 作者秋夜送客时忽闻琵琶声;

2、 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情景;

3、 琵琶女自叙身世;

4、 作者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并抒发自己适谪后的愤懑心情;

5、 诗人重闻琵琶声时激动悲切的强烈感情。

六、课堂检测:

1、字词正音释义:

pén(江名)                    g(商人)          sì(名词,思绪)

cáo(声音粗重)        fng()            虾蟆háma

diàn                       bì                      呕哑uy

2、背诵重点句子。

七、布置作业:

1、书后练习一;

2、熟读并背诵课文;

3、画出景物描写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研读课文第一、二、三层。

一、复习课文层次结构。

二、讲解第一层:

1、重点词语:

管弦:音乐。                                      惨:悲伤。

2、理清背诵思路:

这是全诗的引子,起笔两句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和自然环境,着力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主人”句交代人物及其活动。没有音乐,唯见江月。“忽闻”从感情上转悲为喜,引起下文。

三、讲解第二层:

1、重点词语:

暗:轻声。                                          迟:迟疑。

回灯:把灯弄得更亮。                         掩抑:低沉抑郁。

思:思绪,愁思。                                信手:随手。

续续:连续。                                      嘈嘈:形容声音粗重。

切切:形容声音声音的轻细。               间关:形容鸟声宛转。

幽咽:低泣声。                                   画:划。

2、理清背诵思路:

  本段着重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琵琶声所流露出来的幽愁暗恨。“寻”“问”“移”“邀”“添”“回”“开”“呼”“唤”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欣喜之情和急欲相见的迫切心情。“千呼”两句精炼而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的矛盾复杂的心情。自“转轴”起十二句写弹奏琵琶的全过程。

3、重点音乐描写:有情指法曲目各种不同的声音

较音弹奏(流利冷涩暂歇)曲终(高潮)

四、讲解第三层:

1、重点词语:

沉吟:要说话又有所迟疑。                        敛容:正容。

击节:打拍子。                                         老大:年纪大了。

阑干:纵横散乱的样子。

2、理清背诵思路:

  “沉吟”两句是过渡句,“自言”以后二十二句叙说了琵琶女前后两个阶段的不同遭遇。

籍贯和住处欢乐奢华(才貌出众)寂寞凄苦(生活变故 委身商贾)

3、总结: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

五、课堂练习反馈:

1、背诵所学内容;

2、复习重点词语。

六、布置作业:

1、默写课文;

2、完成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研读课文第四、五层。

一、检查背诵情况。

二、讲解第四层:

1、重点词语:

唧唧:叹息声。                                         独倾:独自倒(酒)。

难为听:难听,形容听不下去。

2、理清背诵思路:

  深切同情(我闻)表达共同遭遇和命运(同是)诗人自述(十二句)诗人的颂扬和请求(最后四句)

三、讲解第五层:

1、重点词语:

却坐:退回(原)坐。                               促弦:把弦拧紧

向前:刚才。                                            掩泣:掩面哭泣。

2、理清背诵思路:

  琵琶女的反映--再弹--满座掩泣--青衫湿

、写作特色:

1、 用比喻摹写声音。粗重、轻细、婉转流利、乐声缓慢、停顿等不同的声音都得到了惟妙惟肖的比喻。

2、善于用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开头秋夜送客图:暗红的枫叶,惨白的荻花,茫茫的江水,迷惘的月色,瑟瑟的秋风,笼罩了一层肃杀落寞的悲凉气氛。第4段,诗人写自己遭贬后的凄凉孤苦,用“黄芦苦竹绕宅生”“杜鹃啼血猿哀鸣”作环境烘托,突出表现了诗人当时精神的苦闷和生活的单调乏味,同时也反衬了“如闻仙乐”的琵琶声的精妙绝伦。

3、结构严谨,错落有致。以人物为线索,歌女的遭遇是一条明线,诗人的感受是一条暗线,明线从具体现象上反映主题,暗线从本质上来揭示主题。

4、成功塑造了琵琶女的典型形象。通过“自言”的形式。

五、练习反馈:

1、解释重点词语:

明年:第二年。                                         因为:于是写。

言:字。                                                   突出:爆发出。

整顿:整理。                                            向前:刚才。

2、填空:

《琵琶行》的作者是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这首诗以人物为线索,一是以琵琶女的身世的线索,一是以诗人的感受为线索。明暗两条线,汇合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个句子上。

六、布置作业:

1、 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整理笔记;

2、 背诵默写全文;

3、 完成练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