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2020-04-21 21:44:12)
标签:
教学 |
教学要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背景
一、
(详见参考66面,学生有练习册17面的“课文补注”)只板书提示:3.18(惨案)──3.25(追悼会)──4.1(成文)
二、
(因为《记念刘和珍君》预习提示要求:“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找出文章的线索,体会语言特点”,所以重点讲授:)
三、
四、
1.学习了朗诵及文字。
第二课时:细理思路和语言(一、二大部分)
一、回顾上节课所讲的“线索”
二、简析思路和语言(第一、二大部分):发下“一课一练”卷
1.追悼会的气氛、程君的发问和要求引起对烈士“痛心的回忆”(1、2、3部分)
(作“一课一练”第11题)
2.并且激起对杀人者的“愤怒控诉”(4.5部分)
三、小结:
第三课时:细理思路和语言(三、四大部分)
一、查课后第五题完成背诵的情况。
二、简析思路和语言(第三、四大部分):
3.同时作为思想家革命家的作者,始终没有停止“深沉的思索”,对惨案教训进行了沉痛的总结(六部分)
4.对烈士的死难意义作高度的评价、“热烈的讴歌”(7部分)
三、小结:
1.简练的叙事,深刻的议论,强烈真挚的抒情完美结合。
2.语言警辟、深刻,发人深思。
附录
一、《记念刘和珍君》中“徘红”之意义
1.在此文中应解为“浅红”“淡红”方合作者原意。
2.“绯红”的正确释义应为“大红色”(辞海)或“鲜红”(现代汉语词典);
《说文解字》、《广韵》、《康熙字典》均释“赤色”;大冶方言中仍有,也是“很红”义。
二、《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一联:(晓秋选编)
长歌当哭
热血为证
三、又一种板书:
┌动机和目的:程君正告
│
│内┌歌颂刘和珍┤女师大风潮│从容勇毅沉勇友爱──崇高伟大
│
│
│容└揭露反动派┤
│
└死难意义
四、补充作业:
用符号法分析下列句子成份:
1.中国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礼堂外徘徊。
2.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3.这一回在弹而中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密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五、另一教学步骤设计:
1.学生预习;
2.试作课后题;
3.理解难点;
4.背景介绍;
5.放朗诵录音(自制);
6.学生质疑,释疑;
7.重点讲授文章思路和语言特色;
8.布置辅导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