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须眉毕现,但求神态逼真——谈《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人物描写
(2015-09-08 14:36:27)
标签:
论文 |
分类: 教育科研 |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齐策》)这篇不到三百五十字的短文,能流传两千多年,直到今天仍能为人们欣赏,传诵,备受称赞,这除了因为文章揭示了一个相当深刻、至今仍能给人以启发和教育的道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文章的人物描写十分出色。文章以极短的篇幅,极省俭的文字写出了鲜明生动、神态逼真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其中的邹忌这个形象,尤为突出。
在《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中,描写邹忌的字数不足二百五十字,但由于这二百四十余字全用在了“刀刃”上,用在了揭示邹忌神韵气质、精神风貌的“写神”上,所以着墨虽然不多,而邹忌这个形象却鲜明生动、神态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下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这种“写神”方法在文章中的具体运用。文章以邹忌与徐公比美作为核心情节,围绕着这一核心情节展开。文章有这样几个细节描写:邹忌与妻、妾、客的问答;邹忌对徐公的观察比较;邹忌对生活经验的分析总结。文章的第二句便写到了邹忌对妻子的问话:“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这仅仅十八个字的一句话,不但准确地写出了邹忌晨起穿衣、戴帽、照镜子等一系列连贯的动作,并且还含蓄地透露了邹忌对自己形貌美的自我欣赏的微妙心理。而从邹忌对其妻子极随便的问话语言和问话方式中,有十分巧妙地揭示了揭示了邹忌这个宰相兼丈夫的独特身份。更重要的是,这句极为简短的话却写出了邹忌这个官高为尊的宰相的生活情趣以及他那种从容悠闲,怡然自适的逼真神态。这正是为邹忌这一个人物所特有,不庸与其他人混同的神韵气质,精神风貌。“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写邹忌对徐公的观察比较,两句话二十三个字,写了邹忌仔细观察徐公的情状,对着镜子认真比较的神态,写了邹忌在“孰视”、“窥镜而自视”后的“自以为不如”、“ 又弗如远甚”的感慨,这就不仅把邹忌这个人物精细的个性表现了出来。“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写邹忌对生活经验的分析总结,话虽只有一句,却把邹忌这个人物阅世之深,头脑冷静敏锐,善于分析事理,能一眼看破人情,并因小悟大,一语道尽人与人间的关系,使政治家形象的精神本质毕显无余。文章对另外几个人物的描写,也无一不是在“写神”上下笔落墨,只是笔墨更省俭了。这些人物的描写,多系一笔带过。这一笔的勾画,当然看不出人物的“形”和“相”,看不出人物的须与眉,但因这一笔是写在人物的“神”上,故能披露出来人物的精神风貌。如写妻、妾、客三人对邹忌问话的回答,虽都各只一句,可是从这一句答话的不同语气上就分明让人看出了三人的不同身份和“私我”、“畏我”、“欲有求于我”的不同心理。妻子的答话口吻十分决断:“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纯粹出于作妻子的私心,这显得十分可笑,但却真实可信。妾的话不敢用妻子的那种决断口气,但又必须奉承丈夫,而且还得学说妻子说过了的话,“徐公何能及君也”便成为她的回答。这是妾的身份,妾在家庭中的地位决定了的。客人答话的语气,虽不及邹忌妻子的决断,然而也十分肯定的:“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一个十足的势力人,他讨好邹忌,为的是从邹忌那里讨到好处。从齐王回答邹忌的一个“善”字及其下达的分上中下三等奖赏进谏臣民的命令中,我们确乎看见了一个反应敏捷,从谏如流,决心要整顿和改革政治,使国家获得治理从而强盛起来的有作为的君王形象。通篇文章只有一句话是用来描写人物的“形”和“相”的,这就是文章开头的一句:“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象昳丽。”描写邹忌的外貌,只用了这么十二个字,高度概括地写出了邹忌邹忌身材颀长,容颜美丽,仅此而已,并未就邹忌的外貌作详尽的铺叙。若换成小说,在这里很有可能要展开来加以细致入微的描绘,要对邹忌的外貌着意铺叙,尽情地渲染一番,很有可能要写及邹忌的眼睛鼻子乃至眉毛胡须的如何美丽,那就决不是十二个字可以奏效的了。
另外,《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能以不到三百五十字的极短篇幅,写出鲜明生动,神态逼真的人物形象,还得力于情节的选择。散文写人不同于小说,还表现在情节的选择上。散文受着篇幅的限制,不能过多地追求情节的曲折和故事的完整,不能靠铺叙故事情节的办法来描绘人物,而只能精心挑选最有助于描写人物的神韵气质,精神风貌的情节来加以利用。《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选择邹忌与徐公比美这么个情节,其精当之处正在这里。邹忌正是以这个情节作基础,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去讽谏齐王而奏效的。邹忌劝说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不是正面提出要齐王纳谏,是用妻、妾、客“私臣”、“畏臣”、“欲有求于臣”而都说自己“美于徐公”的受蒙蔽故事,比喻齐王的“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私王”、“畏王”、“有求于王”,暗示“王之蔽甚矣”。用亲身体验的生活琐事启发齐王,以小见大,使齐王感到被谄臣包围、蒙蔽的危险,从而下令广开言路,除弊纳谏。邹忌的精细聪明因这个情节才得到很好的表现。同时,还由于邹忌的劝说具有启发性和说服力,使齐王能立即有新领悟,从而采取具体有效措施广开言路,除弊纳谏。齐王的开明和有作为,也因这个情节才得到很好的表现。史书记载,邹忌很有辩才,又极善鼓琴。齐威王二十一年(公元前三五八年)邹忌以鼓琴见威王,三日后便拜为相,一年后又封为成侯。大得信任。当时齐国有名的辩士淳于髡及其七十二门徒颇为不服气,曾多次用涵义艰深隐微的问题去故意难他,而邹忌都能应答如流,使淳于髡一班人都不得不佩服。关于邹忌的辩才、机智,关于齐威王知错能改,勇于纳谏,微行三十六年的曲折情节,完整故事是很多很多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择邹忌与徐公比美这个并不曲折离奇,故事也不完整的情节,是颇有识见,也是很下过一番精心挑选功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