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谈抒情散文的结构

(2011-02-19 15:09:37)
标签:

论文

杂谈

分类: 教育科研

    抒情散文从广义上来说,它和记叙文都是散文,这两种文体,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差别,其实不然,只要把它们放在一起对比一下,就可以看出两者是有区别的。记叙文是以记人记事为主,着重在具体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物发展过程;抒情文却以描写抒情为主。在抒情文中,虽然也有具体人物形象直接或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当然这两种文体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具体写作时,记叙文中也包含有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抒情散文更必须把抒情建立在记叙的基础上,但差别还是存在的。

    抒情散文是一种十分灵活自由的文体,它可以写人记事,又可以抒情写景;它能客观地写实,又能海阔天空地发挥丰富的想象。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曾说:“散文就象涨大水的沼泽地,不见边沿,一片散漫。”的确,抒情散文在体材与表现方法上是散,也就是说,在表面上、在行式上,它可以进入任何领域,所谓“形散”;但绝不是说内容上可以松松散散,而应该做到内在不散,即所谓“神不散”。如何把抒情散文的散与不散统一起来,做到形散神聚,这就要讲究布局谋篇。因此,安排好结构,可以说是写好抒情散文的关键。

    抒情散文和记叙文相比,描写对象是不同的。记叙文以记人记事为主,抒情散文以抒情为主,因此,在结构安排上也并不相同。记叙文多以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组织结构,抒情散文多以作者感情发展脉络为结构,往往不受时间的限制。抒情散文的基本结构方式是,根据我们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看法,按照思想感情发展的顺序,把生活中不同的人和事综和概括起来,表达一种思想感情。简单地说,就是把客观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和人物,组织在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基础上。

    在写作时,抒情散文的结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下面具体分析两篇抒情散文的结构方式。

    一篇是扬朔的《茶话赋》。文章开头作者由怀念祖国的感情产生了要构思一幅画的想法。如何画这幅图,先摘下不写,宕开一笔,写作者到云南昆明看到早春醉人的景色,引出花事。由花事又引出最能体现春色的茶花。然后,由茶花的美联想到生活中的美,想到一切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这就很自然地过渡到赞美美画生活的人。而在赞美创造美的劳动者时,文章又奇峰突起,出现了看花小孩鲜红的小脸,作者于是悟出了,这是最美的“童子面茶花开了”。他终于找到了开头所提出的那幅画:“如果用最浓最艳的朱红,画一大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岂不可以象征祖国的面貌?”这是点睛之笔,揭示出全文的主旨。这种结构方式如同剥茧抽丝,一层一层深入,几经曲折,才豁然开朗,表现出作者对祖国的赞颂之情。

    另一篇是朱自清的《背影》。起笔先点明父亲的“背影”,提出文章所要表现的重点,也设下悬念。然后写为什么不能忘记父亲的背影?写家庭的变故,父亲为“我”送行等等,为写好“背影”作铺垫。当写完了父亲过铁路买桔子时的背影后,父亲的背影又重复出现了两次:父亲走出车站时,那“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的背影”;文章结尾,当“我”接到父亲来信,眼前又出现了“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全篇文章以“背影”为主干,围绕“背影”精选了几个生活片断来表达作者对父亲的真挚感情,结构显得十分严谨。

    从以上两篇文章的结构来看,虽然方式不同,但有两点是相同的,也是我们在安排抒情散文结构时应该注意的地方。第一、两篇文章都有一个主干,结构上叫做贯串线索。《背影》的主干是父亲的背影。《茶花赋》的主干是构思一幅画。文章有了主干,有了贯串线索,就保证了全文结构的缜密精美。第二、两篇文章都注意结构安排上的跌宕起伏。《茶花赋》是由画起笔,忽然转到春意正浓的云南,忽然又转到看花小孩,错综变化,波澜迭起,富有变化美。《背影》的结构表面上看来显得平直一些,但仔细读来,就可以发现,作者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即先从“我”对父亲的“冷”到后来“我”看到父亲的背影激起了强烈的爱,这一鲜明对比形成了文章的层次波澜。抒情散文的结构是在不断创新的,我们在阅读范文时,要仔细推敲,才能学会更多的写作技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