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令人感动的冠军感言!

(2010-02-28 13:04:41)
标签:

获奖感言

合情理

感谢党

杂谈

令人感动的冠军感言!

 

北方可可

 

 

 

令人感动的冠军感言:我得了冠军可以让我的父母过得更好!这是“百度”周洋词条中的一句话。

 

运动员参加一些重要赛事并获奖后,面对记者采访会说出一些获奖感言。在我们的印象中,过去这种获奖感言的内容基本上就是众口一词的八股调:“感谢党、感谢政府……”之类。而短道速滑运动员周洋这次与众不同,她在最近举行的温哥华冬奥会上得到冠军奖牌后说:“这是我的梦想。我觉得拿了金牌以后可能会改变很多,首先肯定会让自己更有信心,也可以让我爸我妈生活得更好一点”。

 

“能让父母过得更好一点”,我想对于一般社会公众来说,这句话的确算得上是一次突破,甚至听上去都不怎么习惯,因为此前我们不知道多少年就一直听到的获奖感言是“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国家支持,这是集体荣誉”、“为国争光,我感到很光荣”之类。与之相比,“能让父母过得更好一点”这样的突破,人们听上去不仅倍感新鲜,而且也立即产生了某种轰动效应——在网路上,周洋这句话一经刊出便好评如潮了。为什么这句普通话语会让民众那么关注而又拍手称快呢?我想一是它听着新鲜、富于人情味;二是它显然属于获奖人发自内心的实在话,而非那种假、大、空话,套话,有人更直接说“这才是人话”;三是那种不断重弹的老调人们听腻味了,或者某种程度已经反感了,而“能让父母过得更好一点”听上去就更符合言者的内心感受。

 

事实上,不光是在体育界,在其它领域的各种颁奖活动当中,获奖感言也都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千篇一律、异口同声,即“感谢党、感谢政府”云云。比如有一项工程竣工了,相关新闻在报道了通车仪式以后,接着就介绍几个所谓的“筑路英雄”的先进事迹。来看其中一位的“先进事迹”——他为了修路,从工程设计开始,到这次通车的长达十二年时间里,回家时间总计不超过五个月,平均每年探亲时间不到半个月。记者问:你后悔吗?“英雄”回答:我不后悔!作为一名党员,为了工程尽早完工,为了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为了……虽然辛苦,但我感到很自豪。想想看,作为一个生命个体,一个普通的打工者,这种话是不是人话呢?我想正常情况下或许一般人会这么说:真有点后悔,对不起老婆孩子呀!几次都想辞工回家,但我得赚钱呀,回去可能失业,我这样也是没办法。如此表达是否更加合乎情理?不过,记者采访结束后就常常还会有这样的结语:……像这样的感人事迹在工地上还有很多,他们的事迹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其实,冷静思考一下,这种所谓的典型人物是否值得大家学习呢?笔者并不以为然。想想看,在上述这位老兄那里,孩子见到他犹如陌生人,对孩子来说,这是没有爹的童年;老婆每年只有半个月能与他同床共枕,对老婆来说,这是名义上的夫妻,实质上的活守寡,况且是在三、四十岁这个“关键”年龄段。不妨跳出这个个案来看普遍,如果一个社会对这样的人物、事件加以正面的宣传和提倡,那么这是“以人为本”?这种人的这种行为又是否人道?追求快乐和幸福是人生永恒的主题,没有人去刻意追求痛苦,所谓“以苦为乐”这种话现在想起来、听上去是否多少有些滑稽?

 

总之,“能让父母过得更好一点”这样的获奖感言,它听上去新鲜、亲切,合情理、有人情味,的确是一句令人感动的冠军感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