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魏徴《谏太宗十思疏》的写作特点
(2010-06-06 09:34:57)
标签:
杂谈 |
环环相扣
——谈魏徴《谏太宗十思疏》的写作特点
看罢唐朝名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真叫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
这是魏征劝谏太宗“十思”之作。此疏行文流畅,说理透彻,话语铿锵,全篇浑然一体;而极其有致,道理自明也。
其始,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个“积德义”的重要性说得明明白白。在这里,作者用“求木之长”则“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则“必浚其泉源”,引出了“思国之安”则必“积其德义”。然后,从反面说明了不“积德义”的危害,从而说明了“积德义”的必要性。
紧接着,作者从实际出发,数“竭诚”(德)之善处,明“傲物”(不义)之恶所,又彰人民群众“载舟覆舟”之力量。这样,令人读后,自然明解作者之意图,认识到“积其德义”对“国之安”的重要意义。
的确,“积德义”是万万不可不要的。可是,先代诸王无不“劳神苦思”以积德,却没有收到好的效果。到底应怎样“积德义”呢?
应当“十思”!于是,作者又进一步具体地将“积德义”的方法——“十思”阐述了出来。作者劝太宗常常考虑施行仁政,“正身”、“黜恶”,还要“慎始而敬终”,“虚心以纳下”等。
文章结尾,又说明了“十思”的意义,言能使“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故又能“垂拱而治”,国泰民安。
通篇以义为轴,以劝太宗“十思”为主意,由笼统到具体,又由大到小,反复说明。其内容如高山流水,势贯始终;环环相连,论证周密,无懈可击。而道理天成,真叫人叹服。
——于1982年9月
中学语文老师石凤举评语:很好。章法自然紧凑,结构严谨,撮其要点,言畅理顺,且摘引语句,镶嵌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