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陆姓来源、宰相、状元、国王

(2023-01-04 00:35:34)
标签:

杂谈

文化

历史

分类: 民族民俗

 

陆姓来源、宰相、状元、国王

 

 

一、陆姓来源

 

2013121日有关组织所统计数据显示:全国陆氏人口为420万余人(不含港澳台陆姓),排第57位;其中广西118万;江苏103万;浙江108万;其余约90万人口分布于其它20多个省、市。

 

陆姓来源有四:颛顼、妫姓、允姓和他族改姓。

 

1、出自颛顼:据说,颛顼之子称的族人分布在今河南东南汝河地区。称之子老童,老童之二子黎、吴回在高辛氏时代先后任祝融氏。吴回有子名终,居陆乡(今山东陵县),故叫陆终,其后代有以陆为姓,称陆氏。

 

2、出自妫姓(姚姓妫姓->妫姓陈氏->妫姓田氏->妫姓陆氏):战国时,齐宣王(前319-301年在位)封少子田通于陆乡,子孙以陆为氏。

 

3、出自允姓:西周末,西部允姓戎人一支进入秦岭北的骆谷,史称陆浑戎。春秋初,陆浑戎一支东迁到河南洛水上游,建立了陆浑国,前525年被晋顷公灭国,子孙遂以国为氏,陆氏。

 

4、出自他族改姓: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在位)推行改革,由鲜卑族步六孤氏改姓所致,称“河南之陆”。后来又有朝鲜族、赫哲族、蒙古族、壮族、瑶族、布依族、哈尼族、京族等少数民族取汉姓为陆氏。

 

 

 

二、陆姓宰相

 

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历代名称不同:太宰、相、相邦、相国、丞相、大司徒(东汉)、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明朝)、军机大臣、总理(清朝末期)等。于今相当于各国之总理、首相、内阁总理大臣等。

 

据统计,历代宰相中,陆姓有:

 

1、三国魏蜀吴

 

陆逊(183-245)吴郡吴县(今苏州)人,东吴大都督、荆州牧、上大将军、右都护、丞相243-245、江陵侯。主要功绩:与吕蒙共同击败关羽、夺取荆州;夷陵之战破刘备;石亭之战败曹休。

 

陆凯198-269吴郡吴县人,左丞相266-269、嘉兴侯。陆逊的族侄。为东吴平定朱崖和儋耳、零陵、交趾等地叛乱,晋封嘉兴侯

 

 

2、晋朝:

 

陆晔261年-3341021日),字士光,吴郡吴县人,其父陆英,官至高平国国相、员外散骑常侍。东晋太宁三年(325)陆晔与王导为明帝托孤重臣,辅佐太子司马衍,被加职散骑常侍、录尚书事。成帝即位后,获授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咸和四年(329年),劝降叛将匡术,事后因功加职卫将军,进封江陵公。

 

陆玩278年-341年),亦作陆琉,字士瑶,吴郡吴县人陆晔之弟。东晋时期士族重臣、书法家。王敦之乱平定后历任侍中、吏部尚书、尚书左仆射,于苏峻之乱时与其兄陆晔成功劝说叛将匡术归降,事后获封兴平伯。咸和六年(331年),升任尚书令。庾亮逝世后,陆玩因名望得以升任侍中、司空。

 

陆纳,字祖言。吴郡吴县人,司空陆玩之子。累迁黄门侍郎、本州别驾、尚书吏部郎,出为吴兴太守。晋孝武帝司马曜(372年—396年在位)年间,官拜尚书令、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3、北朝:

 

陆丽(?~465年),本姓步六孤,字伊利,代郡(今山西省代县)人,陆丽少以忠谨,入侍太武帝拓跋焘, 忠诚审慎,迁升为南部尚书。后拥立文成帝拓跋浚即位,拜侍中、抚军大将军,封平原郡王。再迁司徒、录尚书事,领太子太傅。

 

陆睿(?~496年),本姓步六孤,字思弼,小名贺六浑,代郡人。北魏司徒陆丽之子、司空陆定国之弟。袭爵平原王,封抚军大将军。太和年间,出任东道大使,褒善罚恶,闻名于京师。出为镇北大将军,大破蠕蠕,迁散骑常侍、定州刺史。太和十六年(492),除尚书令、卫将军。

 

陆儁(?~496年),别名陆隽,代郡人,北魏司徒陆丽族弟。北朝魏献文帝、魏孝文帝时侍中、尚书令。魏献文帝天安元年(466年),陆隽因参与诛权臣乙浑有功,拜侍中、乐部尚书。转任散骑常侍、吏部尚书,赐爵安乐公,之后拜尚书令。魏孝文帝太和四年(480年)出任安东将军、定州刺史,转任征东大将军、相州刺史。为政宽惠,吏民安定。死后谥贞公。

 

 

4、南朝:

 

陆缮shàn)(518580),字士繻,吴郡吴县人。太建(陈宣帝年号,569-582)初,迁度支尚书、侍中、太子詹事,行东宫事,领扬州大中正。迁尚书右仆射,寻迁左仆射。

 

 

5、唐代

 

陆敦信,吴郡吴县人,唐高宗时期,授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位列宰相,册封嘉兴县公。麟德二年(665年)四月廿七,检校右相。乾封元年(666年)四月十四,请辞宰相,得到唐高宗允许,出任大司成(即国子祭酒)兼左侍极,卒于任上,获赠原庆会三州刺史,谥号为康。

 

陆元方639—701320日),字希仲,吴郡吴县人。举明经进士,候补三水县尉。通过制科考试,授渭南县尉,迁监察御史,奉命安抚岭外。武则天即位后,拜殿中侍御史、中书舍人。长寿二年(693年),担任门下侍郎、凤平章事,成为宰相。依附于宰执李昭德,贬为绥州刺史,政绩优异。入为兵吏二部侍郎,选拔大量人才。圣历二年(699年),二度拜相,迁太子右庶子、尚书左丞。

 

陆象先665736),本名陆景初吴郡吴县人,陆元方之子。考中进士后,授扬州参军,迁洛阳县尉,入为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景云二年(711年)在太平公主的举荐下,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开元元年(713年)七月,加授银青光禄大夫,进封兖国公;是年末,被免去宰相,出为益州长史、剑南道按察使,历任河中尹、蒲州刺史、太子詹事、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同州刺史。谚语“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以及成语“庸人自扰”出自其语录。

 

陆贽754805),字敬舆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人。为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进士,中博学宏辞科。贞元八年(792年),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为相时,指陈弊政、废除苛税。贞元十年(794年),遭构陷后罢相。永贞元年(805年)在忠州去世,年五十二。追赠兵部尚书,谥号。陆贽的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陆希声~895),字鸿磬,号君阳,苏州吴县人。唐朝诗人陆翱的儿子。博学多才,善于属文。咸通初年,投靠商州刺史郑愚。乾符初年,授右拾遗,累迁歙州刺史。乾宁二年(895年)正月,出任户部侍郎、同平章事。扈从唐昭宗出逃秦岭,去世后获赠左仆射,谥号为文。

 

陆扆847905),本名允迪,字祥文吴郡嘉兴(今浙江嘉兴)人,出生于陕州,宰相陆贽族孙。光启二年(886)进士科状元及第。累官至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唐乾宁初年,历任户部侍郎、兵部侍郎、尚书左丞,封嘉兴县男,徙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中书侍郎、集贤殿大学士、判户部事。乾宁四年(897年)授工部尚书,后转兵部尚书、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光化三年(900年)兼户部尚书,封吴郡开国公九月,转为门下侍郎,监修国史。天复元年(901年)进阶特进,兼兵(一作户)部尚书。

 

 

6、五代十国

 

陆仁章(?-939年),睦州(今浙江省建德市)人。年少时微贱,有大志。吴越国武肃王钱镠(904-932在位)时,立功受赏,历任两府军粮都监使、内牙指挥使。932年(长兴三年),文穆王钱元瓘即位后,陆仁章官至保大军节度使,同参相府事。

 

 

7、宋:

 

陆秀夫1235-1279年),字君实,楚州盐城县(今江苏省盐城市)人,南宋民族英雄。南宋宝祐四年1256与文天祥同登进士榜。祥兴元年(1278年)为左丞相,次年陆秀夫辅弼幼主驻军崖山抗元,不幸战败,驱妻、子入海后,即怀揣玉玺,负帝壮烈投海以死殉国

 

 

8、清:

 

陆润庠18411915),字凤石,号云洒、固叟,元和(今江苏苏州)人。精通医术、书画,其书法清华朗润,意近欧、虞。同治十三年(1874)状元,历任国子监祭酒、山东学政、国子监祭酒。后任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官至太保、东阁大学士(正一品)、体仁阁大学士(正一品)。民国四年卒,赠太子太傅,谥文端。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苏州创办苏纶纱厂、苏经纱厂——苏州近代最早的民族工业企业,乃至中国近代最早的民族工业企业。

 

 

9、清末、近现代:

 

陆顺德1818.10-1865.9),原名陆海平,广西藤县大黎镇人,幼时曾在陆家私塾就读。其魁梧好侠,善驾舟船,是太平军舟师创始人之一,天国后期的杰出将领。历任旅帅、师帅、军帅、将军、检点、丞相等职,186111因功晋封来王。

 

(1871612日-1949115),字子欣,松江府上海县(今上海市)人。近代第一任外交总长、第一代职业外交官,后曾任北洋政府总理。1912330日,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外交总长(至19129月,后续任1912.11-1913.91915.1-1916.51917.12-1920.8)。1945年接受中国记者采访,陆征祥曾对未来国情提出简短而著名之警语:“弱国无公义,弱国无外交”。19126月,代理内阁总理,6-8月内阁总理。1915.10-1916.3,政事堂国务卿(代)。

陆姓来源、宰相、状元、国王

 

 

10、现代

 

陆定一1906.6-1996.5江苏无锡人,曾任中宣部长1943.1-1952.12,1954.7-1966.12、副总理1959.4-1975.1中央书记处书记(1962-1966)、政协副主席1979-1988等职。学识渊博,会俄语,精通英文。19355月,首创“万里长征”一词。1943年春发表的论文《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与方法,阐述了无产阶级新闻学最基本的问题,即新闻的本源问题。陆姓来源、宰相、状元、国王


……

 

 

三、陆姓状元

 

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武周皇帝武则天增设武举,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共产生有据可考的文状元664名,武状元293名,共计文武状元957名。其中,陆姓状元:

 

1、文状元:

 

陆器,字字祖容,江苏常熟人,陆贽曾孙,唐朝开成五年(840,年份存疑)状元。苏州史上第一位状元。

 

陆扆844-902),苏州人,光启二年(886)状元,进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累为尚书左丞,封嘉兴县男,徙户部侍郎,进同平章事(宰相)、工部尚书,封吴郡公。

 

陆肯堂(1650-1696),苏州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一甲一名进士,授翰林院修撰。累官至侍读。朝廷大著作,多出其手。其著作有《三礼辨直》、《陆氏人物考》和《怀鸥舫诗存》传世。其殿试状元试卷,现存于华东师范大学。

陆姓来源、宰相、状元、国王
陆肯堂殿试墨卷(现存华东师范大学)

 

陆增祥1816-1882),苏州太仓人,道光三十年(1850)状元,官翰林院修撰,历官湖南辰永沅靖道,有政声,以疾告归。少通六书,好学博览,精金石学。著有《篆墨述诘》、《吴氏筠清馆金石记目》、《金石偶存》、《三百砖砚录》、《八琼室待访金石录》等。

 

陆润庠18411915),字凤石,号云洒、固叟,元和(今江苏苏州)人。同治十三年(1874)状元,历任国子监祭酒、山东学政、国子监祭酒。后任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官至太保、东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正一品)

陆姓来源、宰相、状元、国王陆润庠

 

陆培英,太平天国十一年(1861年)九月,天试状元。

 

 

2、武状元:

 

陆万钟(?-1538),河北迁安人,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戊戌(武)科中状元。可惜中状元后不久即英年早逝,同科杨霈(北京人)进为武状元。

 

 

笔者注,纵观上述陆姓宰相、状元,绝大多数出自官宦家庭,家风淳厚,历代均重视教育,故其后代多成才。偶有出身贫贱或家道中落者,如陆仁章、陆顺德、陆润庠,或少有大志,力求上进,或发奋读书致仕,故能出人头地

近有“读书无用论”,荒谬至极!读书不用或不会用,或半途而废,或不思进取,才是无用之废材。

 

四、陆姓皇帝

尽管陆姓主要源流自王族,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时代,陆姓除了寥寥数人被封王(爵位)以外,却没有出现过陆姓皇帝、国王(不含国亡改姓者)。但陆姓在海外却有开国之君,建国为顺塔国,国祚350年。

 

南宋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崖山一战,宋军战败,宋亡于元。自称左丞相陆秀夫幼子的陆自立带领部分幸存宋民,逃难至今菲律宾吕宋岛,不久再逃至爪哇岛(在今印尼)西部,趁当地内政混乱站稳脚跟,不久立国,以地名顺塔为国号:顺塔国,陆自立被拥戴为首任国王,随后为不忘复宋之志改名为陆复宋

 

顺塔国商业、贸易繁盛,在郑和下西洋时1411年)与大明建立贸易往来关系,鼎盛时期国土约7万平方公里(约相当于两个台湾岛),至明朝末期(17世纪)被荷兰殖民军攻灭,存续350——是中国人/华人在海外(东南亚)建立的多个国家中国祚最久的。

 

 

作者:陆典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