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真假虚 |
玩真的
八零九零后一代,是玩游戏长大的,他们的一个心理特征是:把假的当真的,把真的当假的。
一个老同事很客气的让我为他上高中的男孩子辅导作文。这个男孩,号称喜欢语文,爱好文学,而作家正是他的理想。
看了他的第一篇作文,我发现,他的写作模式是这样的:开头说些故弄玄虚故作深沉的俗话,中间举些似曾相识似是而非的闲话,结尾再说些不痛不痒可有可无的废话。而自己,没话。
此后,我一直致力于让他知道——
作文是做人的直接现实。
作文无非是:真事,真话,真理,真情。
文学不是玩票,而是玩命。
即使为了考试,也要先感动自己,再感动老师。
但是,说真的,改一篇作文容易,改一个人很难。
暑假来了。老同事又很客气的让我为他的孩子找点事做,说是要体验社会。孩子的说法是,要体验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我直言,现在,体验社会还需要没事找事吗?学生所面临的是无法回避的社会现实,也是巨大的社会问题,那就是应试教育,学历社会。这个孩子所面临的不仅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而是他的学力与想取得的学历之间的差距,他的文学理想与文学大师的思想之间的差距。这个现实,这些差距,小学三年,初中三年,难道还没有深刻体验吗?
作文,玩虚的。做事,也玩虚的。做人,都玩虚的。说实话,这恐怕已不是八零九零后一代的问题,这是中国当代的问题。
我对此,我对他,只有三句话:面对现实,回归自我,发自内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