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就是智慧
美德即智慧,是苏格拉底的命题,却是我们的问题。现在的中国人有几个相信美德是智慧的渊源?在他们的眼里,在他们的心里,美德不仅不是智慧,而且还是愚蠢。在中国,好人不是能人,高尚一定弱智。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女人不坏,领导不爱 …… 坏,成了判断一个人能量能力的潜标尺。
我笃信,美德就是智慧,实话是最佳表达,诚实永远是上策,惟基本品德才能予生活以技巧。
举一个古时的例子——
清康熙时,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世居桐城,其家府与吴氏毗连。也是官宦之家的吴氏越界建房。家人乃驰书京都,报告张英。而张英回复给老家人的是这样一首诗——
在张廷玉的传中记载,张廷玉之子张若霭殿试得一甲第三名(探花),张廷玉跪求雍正换人,以留得名额给天下平民英才,因为张家已太多出人头地的机会了。雍正感动,将其子降至二甲一名。可见张家谦卑公允之心。当时的清王朝尽管帝王自律且有作为,但为政权故,对汉人难免提防有加,不仅控制使用,还大兴文字狱,虽高官厚爵,却如履薄冰。张家人如此低调,是美德亦是智慧。
再举一个我们家的例子——
那时是中国最动荡的年代(细想一下,中国什么时候不动荡呢),八国联军,国内战争,日本鬼子 …… 国将不国,民不聊生。爷爷仗义疏财,对交不起学费的人,对看得起病,但买不起药(爷爷开诊同时还开一个药房)的人一律赊账。他经营药房,买地(田地和坟地)也会找别人借一点钱。
我爷爷在他六十多岁的时候,不幸得了伤寒。开始以为只是感冒,自己抓点药吃,不见好,以至不起。有人建议找个医生,爷爷说,那就找个西医吧。一位德国的医生来看了说,晚了。
爷爷临死前,叫家人把欠别人的钱,卖房卖地一律还清。把赊账的借钱的欠条一把火烧掉,一笔勾销。小时我闻此事,只知道爷爷是好人,及长,才明白其中的道理,这不仅仅是美德,还是智慧。
试想,反正将死,把账赖掉,财产留给孩子,谁会善罢甘休,孩子会好过吗?将欠条留给孩子,一一去讨,人会善财难出,孩子会过好吗?而且,还不仅保不住财产,要不着钱,还乱了生活,毁了手艺,更重要的是坏了心态。
我父一代,四男三女,除一人夭折外,其余都活过八十岁,我大爷活到九十,我父亲排行最小,活得最长,九十二岁。用我父亲常的话说这叫做“祖上有德”,而我的补充是:“德中有智。”
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时说过这样一句话——
“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