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之死
1.
最近,一条“考研班教父江湖路终结,10年赚千万雇凶杀死对手”的新闻骇人听闻。
郑州市中院认定了3起与“云鹏考研班”老板芦云鹏有关的伤害案。中国人民大学马列学院副教授陈先奎曾被打断左腿,哈尔滨林业大学文博培训班的岳习武被泼硫酸导致重度伤残,而河南大学马列部副教授乔水舟,竟为此被杀害。芦云鹏一审被判死刑。与他一起被判死刑的有3人,其中包括他的表弟赵明杰。另有2人被判死缓。参与报复竞争对手的其他9人,也分别获刑。
黑帮芦云鹏一伙杀人偿命,死有余辜,自不待说,而让人疑惑的是,为非作歹杀人越货的匪徒,竟然进入教育领域,大发其财。而更耐人寻味的是,一个个教授副教授,不甘做“灵魂工程师”,却打扮成“名师”模样,投身江湖。其招致杀身之祸,似乎并非偶然。
2.
2004年,随着考研热的升温,河大马列部的辅导班规模由上年的700人升至1600多人,收费也由每人120元提高到200元。凭借师资优势,河大马列部在与政治系、在校研究生以及“云鹏考研班”的竞争中占据上风,逐渐主导了政治考研辅导市场。
当年7月29日教育部下发的一个文件,要求“严禁高校举办各种形式的辅导班”,对于考研辅导机构而言,这无异于致命一击。芦云鹏则很快抓住此“契机”,于9月中旬赴河南省教育厅告状,称河大马列部“顶风违纪”,省教育厅责成河大对此严查。之后,马列部被迫取消考研培训班。
至今,河大马列部主任马树功对这个文件仍耿耿于怀。他认为,正是这个文件使芦云鹏在开封起死回生。当时,耿耿于怀的还有该马列部副教授乔水舟。乔水舟向马列部提出,用其父亲的“大河文化交流咨询公司”名义办班,以继续考研辅导。
注意,如果说原来马列部介入考研辅导市场只是荒腔走板的话,那么,乔水舟的建议,已经是利令智昏,走入歧途。
明争暗斗再次开始。芦云鹏曾高薪“策反”马列部几位老师;乔水舟则努力将芦云鹏的一位名师挖过来。据马树功介绍,双方曾经一度达成和解,但后来又生变故。2004年11月下旬,矛盾终于激化——一个被传是芦云鹏背景的考研培训班在开封开班,按有关规定,在开封办班需要经过教育部门的许可,而这个班恰恰没有经过此程序。乔水舟立即向教育部门、电视台和报社举报,以“非法办学”的名义一举予以曝光取缔。
乔水舟自己“违纪办学”,却举报别人“非法办学”,越走越远,越陷越深。芦云鹏开始酝酿报复行动,最终导致惨剧发生。乔水舟死后,由于他的办学属于个人行为,因此他的死也未被学校纳入“工伤”,他与芦云鹏一样,都是3岁的孩子的父亲。
3.
在法院接受记者采访时,芦云鹏对于名师的合作作了赤裸裸的诠释:“一方以利作饵,一方为利而来。”随着各种培训班越来越多,作为“稀缺资源”的名师,报酬也越来越高。有的名师身兼数职,甚至亲自办班。他们夹在各种竞争对手间,往往成为冲突的导火索。据业内人士透露,名师的报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拿固定课时费,一般的 “名师”,1天拿1万元并不夸张;另一种则是“课时费提成”的形式,对更“牛”的名师而言,这种分配模式最为划算……
唐代韩愈写过一篇《师说》,他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而现在的“师说”是什么?那该是:“今之考者必有师。师者,所以押题收费解密也。”
如此之师,不说也罢。如此之师,死了活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