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视外汇贷款对民间金融的挤出效应

(2008-03-21 00:12:04)
标签:

财经


所谓“此消彼长”“顾头不顾尾”,这类词汇用于当下银行放贷一事上,再合适不过了。人民币贷款有限额规定,外汇贷款没有。所以,我们看到,本币放贷的紧缩措施效果明显,而外汇贷款投放连月猛增。

3月12日央行公布的数字显示,2月末金融机构外汇贷款余额为2584亿美元,同比增长53.31%,当月外汇各项贷款增加214亿美元,同比多增189亿美元。

  就像我们无法确定是“先有蛋后有鸡”还是“先有鸡后有蛋”一样,外汇贷款大幅增长是好事还是坏事,不能一概而论。不过,有三个问题我们必须仔细算计一下:第一,外汇贷款对银行来说有明显潜亏的危险,为何众银行仍然疯狂放贷并乐此不疲;第二,外汇贷款的大部分,主要贷给哪类企业了?第三,外汇贷款压抑了民间金融的发展,谁来替后者伸冤?

  对于第一种情形,有银行称,这是“竞争”的客观要求,也是在为“长远”着想。所谓“竞争”,自然是指与外资行竞争。这其实是在拿自己的短处和人家的长处相比。要知道,外资行凭借外债额度向母行拆借外汇资金,成本很低,但中资银行在境外融资成本很高,据报道,目前三个月以上的美元拆借已借不到钱,而掉期的话,三个月的美元利率已近10%,在这种情形下,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相争,简单是鸡蛋碰石头———而如果手头有美国资金,做个短期放贷尝尝鲜还说得过去,兴许还能赚点小利差,问题是现在企业的外汇贷款大都侧重于长期贷款。

  再来看第二个问题。外汇贷款猛增,并不是来者必应。按照现在的法规,能够贷得来款的企业,其所在行业、贷款用途都有详细规定,比如用于购买大型工程设备等。说白了,贷款门槛高,有话语权的只能是一些大型企业或是一些“关系户”,这些企业不但“来必贷”,而且有时可能故意违约,之后用人民币还款;另一方面,来贷款的企业多了,利率也会随着上浮,如此一来,对一些中小型的出口企业来说,等于直接吃了闭门羹。

  这两点清楚之后,第三个问题自然显得很迫切。企业无论本币贷款还是外汇贷款,有一点是几乎完全一样的,就是分三六九等,最吃亏最没地位的都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向银行求贷无门,不少又会转向民间金融市场。然而民间借贷过程中“水涨船高”的特征更明显。据人行温州中心发布的数据,去年最后两个月份,温州民间借贷月利率分别高达11.07%和11.64%。而据1月28日中国经营报报道,广东民间借贷最高月利率已经达到20%,而即使在较不发达地区,长期徘徊在1%以下的月利率也已经开始直线升高,小企业只能望尘莫及。

  民间借贷利率的攀升和挤出效应只是一个方面。更严重是它势必将刺激市场各行为主体的“裂化”。比如一些民间小财团开始“解体”,各股资金撤出来“单干”,又如一些信用担保企业不再从事担保业务了,自己直接放贷,等等。这些情形都是民间金融市场发生恶性连锁反应的表现。

  尽管说外汇贷款热兴压抑了民间金融的发展有失偏颇,但是眼下这种“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的情形,映射的是信贷紧缩措施的多重弊端。“发展民间金融”这一口号好多年前我们就在喊,但每每步履维艰。今年的“两会”期间,又有呼吁声起,比如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在此间呼吁允许改善金融体制的不合理结构,允许民间资本组建区域性银行、降低其准入门槛等。但市场似乎已习惯了监管层“雷声大、雨点小”的脾性。

  还有一点需要引起我们思考的是,近一年多时间对民间金融的提振乏力,是否与现在的行政机构改革有关?比如原先科技部关注民间风投,央行关注民营银行,证监会关注中小企业上市,但在现在在大部委制改革和创业板即将推出的节点,民间金融发展是否遭遇了多头监管以及利益边界厘定困难等方面的掣肘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