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人物泪痕 |
东方愚
2006年胡润百富榜日前于上海公布,颇为吸引眼球的是,房地产业富豪占到了25.5%,位列这一榜单的前十位富豪中,有六位主营业务为房地产业的,广东更是占到四席。如果加上几家兼做房地产的企业,在前十大富豪中,仅有两人不涉足房地产业。
暂且不论胡润这一榜单的权威性或误差几何,毋庸置疑的是,中国房地产商一年来财富的增长速度惊人,或者说,社会财富以更快的速度向房地产富豪们转移。当榜上的这些大佬们神采飞扬或沾沾自喜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另一位并没登榜的地产大亨——万科的王石。
王石老巢也在广东,不过如果你把他与如今坐拥165亿元资产的广东首富朱孟依相提并论,人们谈论朱孟依的可能是其在地产界的翻云覆雨,而对王石,则首先津津乐道其攀登珠峰、探险南极的爱好和近乎另类的个性。然而这似乎一点也不能阻挡万科的光辉——1988年到2005年18年间,万科股价增值115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到31%,并屡获“最受尊敬的企业”的盛誉,
不容回避的一个问题是,是市场的真实需求造就了如今多如牛毛的房地产富豪,还是他们担忧房地产泡沫的破坏而拼命敛财的结果使然?答案不言而喻。虽然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占社会基本建设的投资比例,20年间增加了7倍多,但近年来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也使房地产利润下降了30%左右。房地产行业洗牌周期越来越短,策划人王志纲甚至预言3年内中国近7成房企会仓惶关门。
有些人说王石是欲擒故纵,也有人称王石是淡泊名利。所谓欲擒故纵,大概是说万科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为城市中低收入群体建造住房的新目标源于王石早预料到中国房地产业的“后大盘时代”的来临。而淡泊名利,则是指其对财富的淡然,以及从内心滋生的社会责任感。不管孰是孰非,王石付诸了实际行动,不断从土地储备中拿出地块搞货真价实的经适房。
我们不能妄加猜度胡润百富榜上的房地产富豪们厚积财富的手段是否血腥。但必须承认的是,虽然各商业金融机构紧缩银根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但由于地方政府、银行、巨头房企仍是一个利益共生体,大量的金融资金源源不断地向房地产方面转移;另一方面,膨胀的房企对多元经营乐此不疲,不假思索地拆借巨额资金进驻电力能源、基础设施等准入门槛比较高的领域,以渔厚利。
这种模式并无什么不妥,问题是,其房地产业务显赫收益与绩效的稳固性不能与万科同日而语。在房地产业泡沫犹存、调控风暴依然强烈的局面下,中国巨头房地产企业的多米诺骨牌随时有倒下的可能;真正的财富比拼更应是产品研发、组织结构,及管理模式和融资创新能力。万科企业理念之一是“房地产企业应当注重的是‘有质量的增长’”,这句话何尝不是对中国房地产业畸形发展模式的批评!
一份又一份富豪榜竞相招摇,一个又一个富豪特别是房地产富豪被人们谈论不休。王石显然不会为这些黯然神伤,虽然其占万科的股份微不足道;相反,应该神伤的,恰恰是这些上榜的房地产富豪们;有人说胡润福布斯富豪榜只是噱头制造者,并建议“颠覆榜单”。在我看来,首先颠覆的不是榜单,而应是中国富豪的财富观。
2006年胡润百富榜日前于上海公布,颇为吸引眼球的是,房地产业富豪占到了25.5%,位列这一榜单的前十位富豪中,有六位主营业务为房地产业的,广东更是占到四席。如果加上几家兼做房地产的企业,在前十大富豪中,仅有两人不涉足房地产业。
暂且不论胡润这一榜单的权威性或误差几何,毋庸置疑的是,中国房地产商一年来财富的增长速度惊人,或者说,社会财富以更快的速度向房地产富豪们转移。当榜上的这些大佬们神采飞扬或沾沾自喜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另一位并没登榜的地产大亨——万科的王石。
王石老巢也在广东,不过如果你把他与如今坐拥165亿元资产的广东首富朱孟依相提并论,人们谈论朱孟依的可能是其在地产界的翻云覆雨,而对王石,则首先津津乐道其攀登珠峰、探险南极的爱好和近乎另类的个性。然而这似乎一点也不能阻挡万科的光辉——1988年到2005年18年间,万科股价增值115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到31%,并屡获“最受尊敬的企业”的盛誉,
不容回避的一个问题是,是市场的真实需求造就了如今多如牛毛的房地产富豪,还是他们担忧房地产泡沫的破坏而拼命敛财的结果使然?答案不言而喻。虽然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占社会基本建设的投资比例,20年间增加了7倍多,但近年来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也使房地产利润下降了30%左右。房地产行业洗牌周期越来越短,策划人王志纲甚至预言3年内中国近7成房企会仓惶关门。
有些人说王石是欲擒故纵,也有人称王石是淡泊名利。所谓欲擒故纵,大概是说万科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为城市中低收入群体建造住房的新目标源于王石早预料到中国房地产业的“后大盘时代”的来临。而淡泊名利,则是指其对财富的淡然,以及从内心滋生的社会责任感。不管孰是孰非,王石付诸了实际行动,不断从土地储备中拿出地块搞货真价实的经适房。
我们不能妄加猜度胡润百富榜上的房地产富豪们厚积财富的手段是否血腥。但必须承认的是,虽然各商业金融机构紧缩银根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但由于地方政府、银行、巨头房企仍是一个利益共生体,大量的金融资金源源不断地向房地产方面转移;另一方面,膨胀的房企对多元经营乐此不疲,不假思索地拆借巨额资金进驻电力能源、基础设施等准入门槛比较高的领域,以渔厚利。
这种模式并无什么不妥,问题是,其房地产业务显赫收益与绩效的稳固性不能与万科同日而语。在房地产业泡沫犹存、调控风暴依然强烈的局面下,中国巨头房地产企业的多米诺骨牌随时有倒下的可能;真正的财富比拼更应是产品研发、组织结构,及管理模式和融资创新能力。万科企业理念之一是“房地产企业应当注重的是‘有质量的增长’”,这句话何尝不是对中国房地产业畸形发展模式的批评!
一份又一份富豪榜竞相招摇,一个又一个富豪特别是房地产富豪被人们谈论不休。王石显然不会为这些黯然神伤,虽然其占万科的股份微不足道;相反,应该神伤的,恰恰是这些上榜的房地产富豪们;有人说胡润福布斯富豪榜只是噱头制造者,并建议“颠覆榜单”。在我看来,首先颠覆的不是榜单,而应是中国富豪的财富观。
前一篇:国内油价短期仍无下调的可能性
后一篇:谁在房地产市场上炮制糖衣炮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