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财富伤疤 |
这年头,博客就像钞票一样,谁手里都多少攥着一些。方兴东专业的BOKEE网自不必说,他的平民化定位的老牌子还是受到相当多的人的认可的。后来SOHU、SINA、HEXUN等一路跟进,现在毛蛋大点儿的一个网站,都可能提倡博客。所以,第一个问题是,你有几个博客。
对于一般的网民们,相信一个足够了。集中一块儿阵地,一展个性,一抒胸臆。但是,对于具有一定的文化层次的朋友来言,恐怕就不好说了。一个人往往具有多重身份,工作时是一个理性人,生活中是一个自然人。理性与感性如果掺合到一块儿,就可能变的不伦不类,这也是我们平时感到拘谨的原因所在。比如拿作家来讲,其作品虽然与其经历与价值取向有相当的关系,但未必是其个性的完全表露。其实一些文字飞扬千尺,表达淋漓万分的人,现实生活中可能是一个相当内秀的人。
上述是第一种情况。即多重身份决定了我们或许不止需要一个博客。有人可能觉得这是扯蛋,在同一个博客中划两个栏目目,一个放作品,一个表心情不就得了。这样也未尝不可,但你可以试一下,给人的印象,一定是“猪头牛尾型”的。
然后,即使你分成了两个博客,照样还是有苦恼的。那便是大众眼里的自我,与真实自我之别。一旦你的私人博客成了瞩目的焦点,我们在写博的时候便会变的小心翼翼,谨慎有加(哗众取宠者不在此列)。因为认识你的人可能在看着你。你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但或许只能点到为止,因为你的领导可能正在打开;你能表达自己的感情,但抑或只可表至六七分,剩下的只能写到纸上或放到心底,因为你的老婆正在偷窥你的博。
这便是BLOGGER们的第二重苦处,即真实表达愿求与现实中顾虑间的矛盾。这一点,我自己就有体会。我的私人日志博客在和讯,就是想做一次避开熟悉视线的自我宣泄,一次自己与自己的对话。李白在《月下独酌》中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中的闷与爽,苦与乐,自己最明了。今天中青报的曹兄说他的博让人有几份苦恼,这个我能理解,因为他不但尽揽了上述两种苦恼,而且还在咀嚼着第三种:名人做私人博客到底是给谁看的?因为是名人,被推到了前台,因为倍受瞩目,所以不能肆意表达。这着实很痛苦。
如此而来,玩博的人们分成了三个流向,第一种是普通的blogger们,他们可以尽情在博上释放自己,同时渴望得到关注、认同,可是因为这些人不是“名人”,在web2.0时代依然没有话语权,所以久而久之其激情锐减,其博客于是面临荒芜的危险。第二种是名人blogger的一个子类,他们在博上放自己工作上的作品,也放私人的日志,但这样的日志,只是为了调侃而已,或者是为读者提供笑料而已,这种blogger其实并不能算真正的博客,因为“我”在博中的戏份很少,甚至没有。第三种是另一个子类的名人blogger,他们要么换个ID,在另一个没人知道的地方自斟自饮玩博取乐,要么干脆再也不玩博。看看现在一些名人的博客中,“该文章已被作者限定”的系统提示时而有之,这预示这,他将由第二种blogger向第三种转化了,而第三种也有累的,“从此不再博”便是长沙杨兄几个月前的声明。个中的滋味,细品一下,有许多道道。
卢梭说,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博客给了我们自我倾诉的自由,但随之也带来了几多束缚,这或许就是高科技的代价吧。(此文为东方愚11月19日晚即兴胡言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