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放下恐惧,体验自由。
今天第一次在PPLIVE上听于丹讲《论语》,也第一次从于丹的解读中,看到了别样的《论语》。由是,想起了很久以前传闻中的一句话: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需回首2700年,去孔老夫子那里寻找智慧。
寻找智慧。假物于己用,与今天的借助某种关系,发展自身并无二致。而这种智慧,早在2700多年前,就已经从圣人的口中说出。而后世,无非是在一遍遍地重复着那古老而又闪光的智慧。好读书,不求深解,又何谈所得?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而直到从于丹的口中再度讲出来时,人们似乎才在一夜之间认识了《论语》的价值。如是等等,也正如,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般。
有所追求,就必定有麻烦存在,就有迷惑在。理想是一种向往,是人一生的心灵依托,然而,凭一已之力去实现一个难于登攀的高峰,几近不可能。商人说,赚小钱,靠自己、靠体力;赚大钱,靠智慧。
智慧从何而来,也许来自《论语》,也许来自朋友。惑而不得其解时,当思进取,当思善假于物。君子性非异也,善加于物也。物尽我用,何忧不成?
我想,如果一个点,或者一段讲堂,倘能带给我们些许思索,而这思索恰是我们在迷途中百思而不得其解的,那么,他的流行便有了充分的理由。恐怕这正是于丹、易中天等人之所以红透半边天的原由吧。
因为长怀理想,所以能耐寂寞;因为意念坚定,所以不知不愠;因为相信未来,所以坚韧不拔。逆境或是困境,即便是朝不饱夕,是一种考验,更是一种上天仁慈的赠予。有罪当我受,仓天终不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