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妈散养学前娃》新书出版,请多指教

标签:
育儿 |
分类: 2014 |

《懒妈散养学前娃》新书出版,请多指教
看看一天天长大的孩子们,近视眼和肥胖率在逐渐增加,体育课跑个几百米居然晕倒,吹一点风淋一点雨马上病一场。上了一堆培训班却如同竹篮打水,成绩没怎么提高,孩子反而更不喜欢学习了,大人花钱孩子受罪,甚至有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就极度厌学。归根结底是我们把孩子圈养在过于逼仄的环境里,切断了与自然的联系,也削弱了孩子的创造力和独立性。小小的孩子本来对这个世界是充满好奇和期待的,也跃跃欲试去探索去实践,可是父母却一直在提出警告和限制。住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又大多是独生子女,除了家就是学校,回家吃饭睡觉,出门上课考试,好不容易放假也必须去完成大人的种种指令,这样的生活能让孩子感到快乐吗?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吗?能锻炼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吗?能让孩子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生活的风浪吗?
把真实的自然和鲜活的世界还给孩子,将孩子放归到广袤的田野里去,接触鲜花绿草,倾听天籁之声,品尝酸甜苦辣,感触季节变化,释放喜怒哀惧,从自然中汲取营养汲取力量,在探索中增强信心充实自我。让孩子像撒欢的马驹在草原上驰骋,像初飞的小鹰翱翔于天际,体会成长的快乐,也在挫折中磨练意志、改善方法、塑造自我。如果我们爱孩子,就把圈养的孩子放出围栏,散养在自然之中,就像再高级的动物园也无法媲美原始森林的生机盎然。我们能把孩子捂在翅膀下三年而已,当孩子上了幼儿园,成为集体中的一员,就要更多地靠自己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了。你希望孩子涕泪交流无所适从地每天找你诉苦吗?你愿意看孩子因为做不到同龄孩子能做的事而失望自卑吗?还是你乐意看见孩子满头大汗奔来向你惊讶地展示手里的毛毛虫呢?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核心精神首先是强调孩子是环境塑造出来的孩子,其次是孩子与成人之间的互动关系,然后是对孩子人格与天性的尊重。我认为散养的环境比圈养的环境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和自我完善系统。孩子与父母间的关系是孩子人际关系的第一步,要有爱护也要有边界,要有帮助更要有放手,让孩子从小明白自己是自己生命的主人,自己为自己的事情做思考、做决定并承担后果。这一切思想与行为的基本底线就是尊重孩子的人格与天性。当我们在对孩子的教养问题感到困惑的时候,就回归到尊重孩子人格与天性的底线上,以此为基础,探讨怎样是对孩子更恰当的方式,怎样的角度会有更自然更美好的收获。
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长大,成为坚强乐观、有独立精神与创造力的人,奔向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希望所有父母都能充分享受到天伦之乐,并把自己和孩子从焦灼的权利争夺中解放出来。
是的,孩子能做得更好,我们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