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行记1——连横纪念馆
(2013-10-07 01:25:07)
标签:
人文精神何一个不文明摄影师纪念馆情感 |
分类: 2013 |
杭州行记1——连横纪念馆
上次来杭州还是几年前的冬天,独自绕西湖步行一圈,人很少,风景如画,苏堤上有腊梅花开,芬芳姣美,岸边有不知名字的花丛,也在曲苑风荷处静坐半日,咀嚼了关于西湖的旧诗词,虽然荷花没开,但却荷意满怀。
这次来是带着家人与朋友,又是十一长假最热闹的旅游季,到处人山人海,拥挤逼仄,兴致全无,无限风景都裹夹着吵嚷变成大卖场。在花港观鱼小座,旁边一游客打翻自己的啤酒罐,他一个劲的心疼酒,却完全无视啤酒溅湿了我的大半条裤子,我忍耐着不出声,他竟然丝毫不觉抱歉,连掉在地上的啤酒罐也不弯腰拣起,真是不拘小节的有钱人,佩服佩服!还没佩服完,一位用力拉扯薯片袋子的大婶就撒了满地的薯片,她只安然的吃剩下的薯片,掉在地上的看也不看,更没有去拣起来。来欣赏西湖的美,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有多么的丑,荼毒了好风景,也把自己的形象品格糟蹋个够。
行至断桥附近,果然桥快断掉,拥挤的寸步难行,远望去黑压压的桥上人头攒动,毫无美意,只剩恐怖。总有人手里举着刚摘的桂花或花坛里的花,也总有人跳到围起来的花圃里去摘花拍照,带袖标的管理人员不客气的吆喝出来,出来的人要么不在乎要么不高兴,没人有悔意和抱歉。
我们往岳庙方向走,途径玛瑙寺中的连横纪念馆,进入参观,里面亭台楼阁,碧水红鱼,各个展室精美典雅,院中桂花飘香,香樟挺拔,绿荫如盖,石阶清凉。不得不赞的是,在播放视频的小房间里有干净舒适的木椅可坐,卫生间也干净而雅致的超越西湖边任何一个卫生间,该纪念馆是免费的,游客可随意出入、拍照、休憩。
连横是台湾著名爱国诗人和史学家,被誉为“台湾文化第一人”。著有《台湾语典》和《大陆诗草》等,并整理了《台湾通史》一书,声名远播。
我真是心存对连横先生的崇敬和感激安静的欣赏,可是在此也发生了另人尴尬而难过的场面。一位边参观边吃香蕉的女游客连连抱怨垃圾桶太少,顺手把香蕉皮塞进了花丛;一个七八岁的男孩用塑料袋装了很多鹅卵石,跳进院中干涸的泉池,砸碎了里面的古瓷缸,我不得不出声制止,于是男孩的母亲叫孩子离开,边走边说:回咱们家随便砸去!旁边几个台湾游客瞠目结舌的看着发生的一切,——难道不该出面向纪念馆道歉吗?砸碎文物一走了之合适吗?
院子西侧两层小楼展示一些台湾民俗的服饰和器皿,木楼梯,二楼铺了厚而柔软的地毯,恐怕就是怕游客的脚步声打扰他人欣赏,可是一位年轻女士跑在男友前面,一路大声嘻嘻哈哈的叫嚷着上楼来,把木楼梯跺的山响,如入无人之境,仿佛全世界都该在此公主面前拜服。我是真心拜服了,再漂亮的面孔,再高档的皮包,也无法掩饰这粗俗无礼的浅薄,我只好牵着女儿的手下楼去,小声嘱咐:“注意脚下,别摔倒,别跺楼梯,别影响别人。”这时只看见那位女士发现二楼铺了地毯,竟然上去立即开始蹭鞋底,实在太像农村的牲口靠墙蹭痒痒了,左右磨蹭数下,才满意的举步进去参观。
我们走出纪念馆的时候,一位穿着婚纱的姑娘进来拍照,身后跟着准新郎和摄影师,纪念馆并没制止游客借景拍照,哪怕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影楼来拍婚纱照,这是纪念馆的善意和宽容,来借用的人起码得有点感谢之情或起码的尊重吧,然而,衣着新潮头上满是卷的摄影师先生,一手举着拍摄架,一手举着燃烧的香烟,我竟然开始担心他会随手把烟头丢地上,我忽然想,难道这里应该收门票?然后用门票收入去雇佣几个容嫫嫫似的卫生纠察大妈?还是弄几个铁塔似的保安声色俱厉的制止不文明行为?难道美丽的杭州美丽的西湖,优雅的纪念馆,秀丽的景色都无法唤起游人的爱美惜美之心吗?
尽管败坏心情的场景一直有,但我依然觉得此次游历很有收获。感触最深的是连横纪念馆的建立者和管理者,他们当然知道游客的素质参差,可是依然能用这样的宽厚包容之心对待,依然相信多数游客的文明教养,依然希图用自己默默的付出来唤取更多人对文化的了解和认知,依然免费提供这样美丽宁静的地方给人心灵休憩。在西湖边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能保留这样一个所在,才是真正的杭州精神,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