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微博看心理

(2011-02-11 09:28:05)
标签:

许欣

法国

围脖

宋体

微博

健康

分类: 心理咨询

从微博看心理

许欣是每天冲杀在CBD里的名副其实的白领,工作压力大,上班时间长,而且忙的吃饭都得三下五除二.而许欣的减压方式受时间和场所限制,目前正成功的和时代接轨,忙里偷闲织围脖(微博).鸡头鱼刺狗下巴的事都可以随时随地的记录下来上传至网络,对领导的不满,对工作的倦怠,对生活不如意处的抱怨,还有偶尔对刚分手的负心男友的恨并想念着,都可以,轻松无挂碍的记录,上传,表达.许欣说,总不可能把心里话说给认识的人,谁知道别人是幸灾乐祸还是漠不关心,也不可能有整块的时间写成日记,再说不过是一时闪念,真下笔估计反而写不出来.网络虚拟却海阔天空,人就像无名的自由的鱼去尽情徜徉,不必担心别人知道自己的隐私,也不用在乎别人的褒贬眼光.再说名人们都忙着织围脖,咱们也不能落后啊.

但时间久了许欣却发现围脖不那么保暖,明星们的围脖当然从来不乏围观和回帖,好不热闹有趣.但是自己的围脖淹没在洋洋大观里乏人关注,即便偶尔有人路过,也大多对自己的记录是一声叹息或无痛痒的随便安慰,似乎也有点无聊.说仅仅是为了记录片言只字的心理状态,其实自己都不信,没有人不要回声的,哪怕是嘘声也比一片沉寂来的有生命力.另外,许欣有点糊涂,有时候昨天记录下的烦恼,今天想起来其实无所谓,当时怎么就那么恼火?是不是因为有了这个方便的发泄工具而助长了自己的发泄欲?

许欣还发现,掐指算算,居然有半年时间没有和好姐妹去唱歌打网球,也好久不去电影院或者回家陪父母周末会餐了.原来围脖不知不觉完成了角色替代,自己渐渐的成了半个虚拟人,剩下的半个就是上班下班的机器.难道自己不知不觉把自己边缘化了?

 

围脖热里的大众心理学

大众纷纷跳水写作,要追溯到几年前,全体网民托木子美的福开始知道原来有这样的方式可以"公然"记录生活,于是大众开始大肆剥过壳blog),居然浩浩荡荡杀出一个完整产业,崛起若干风起云涌的草根名博.

更多的人要求以更琐碎的时间和情节,更简单的记录和表达为纲领参与热闹,于是应潮流需要而诞生了微博客,彻底把全体网民和机民(手机)卷入写作洪流,很蒙田.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一百年前是这样形容进入个体进入群体后的特征的,三个词:无异议,情绪化,低智商.这个论点让全世界的心理学家醍醐灌顶.

高贵内敛的天后王菲,倍受打击的民间艺人郭德缸新生代实力派演员姚晨都承前启后的围脖了,专栏作家连岳曾经从社会进化的角度对微博投了赞成票,的确,微博使得每个人都有了自由表达的机会,释放所有人的写作能力,并关注自我内心,是很经济的减压方式。

但是这样的方式如果不是建立在相对完整的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就可能走向另一个反面,那就是从心理上脱离常态现实,拒绝花时间理性反省,也不肯用完整的思维体系指导生活.因流于琐碎表达而忽略健康完整的感情互动.一个人把释放的窗口过于狭隘在单一的"表达"而缺乏"互动",结果就好比过量服用抗生素,也是很危险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