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民工子女到哪里上学

(2006-04-28 15:05:59)

农民工子女到哪里上学

一个朋友要做一期节目,关于农民工子女的就学问题,我很理解她的善良和真诚,关注弱势群体的疾苦,她很忧郁的说:“许多农民工的子女不能正常上学,流散到社会上,没有人关心他们的心灵健康和未来的职业道路,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最后她忧愤的总结:这是体制问题。

其实,在我看来,责备体制是人人可以做到的,改变现状,引发思考,制定策略,付诸实施才是上善之策。

首先是他们是谁的子女,农民工,农民工的合法性和法律保护太薄弱了,他们自己都难以自保,何况其子女

其次是农民工的教育问题,不解决他们的教育问题,而企图解决他们的子女是多么的不现实,谁去调整他们的观念,谁去给予他们帮助和引导

再次农民工子女上学的跨地域特点,如何解决相关的政策与费用问题?一个安徽民工的子女在深圳上学,这将带来很多的问题,比如教育资源的分享与制衡。数量多的情况下,如何宏观调整?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有几点个人见解:

第一是农民工在自己的家乡就应该受到相应的教育,政策要鼓励农民工遵守国家相应的人口政策、,其次子女在本地上学应得到一定的政策鼓励和学费减免,这样防止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农民工的经济负担;

第二、是农民工子女跨地域上学,不仅仅是社会同情与关注的问题,应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最科学的方案,假如任何城市都对外来人员子女入学持完全开放态度,这就等于任凭教育的市场化了,派生出的问题更多,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的问题,恶性抢夺生源的问题,安全管理与责任承担问题等等。所以要根据该地区的经济水平和教育资源基础情况来制定一些限制条件,来约束、管理、制衡农民工子女的跨地域入学问题;

第三、为什么那么多的农民工进城 ,还要拖家带口,沿途生子。因为经济水平的差异太大了,如何缩减城市与农村的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差异是个关键问题。农村成年人的教育问题,职业技术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就业指导教育,科学养殖教育等等,如果真的得到重视和贯彻,谁愿意背井离乡受人冷眼的流浪的陌生的城市呢?

第四、这个问题不能一相情愿,农民工、农民工子女、城市人、教育专家、政府职能部门管理者、媒体等多方参与,立体看待,才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每延迟一天,不知道又有多少孩子流失给了社会,毁灭了一生的前途和希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