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没有春天的城市
北京,是个没有春天的城市,承载着那么多的希望和梦想,汗水和笑容,却始终不曾温柔。可以有激情燃烧的盛夏,有丰收后逐渐萧瑟的深秋,有干燥寒冷呼啸着北风的隆冬,却很少有春天的感觉,到阳历三月的时候早晨出门还是穿着冬天那件厚外套,中午则可以脱去外套直接穿着半袖的上衣和及膝的裙子下楼吃饭,而傍晚时候自然还要穿上厚外套,回家以后换睡衣,这一天在冬装与夏衣间交替,不曾有春天的含蓄和温柔。
我在这个城市,已经生活了二十多年,最不喜欢的就是二三四月,居然用凛冽的沙尘宣布春天经过,然后你肆意的享受着寒冷与炎热,从二月底我就开始吃冰淇淋,我甚至迫切的要那炎热而挥汗的盛夏,也不要这没有温柔只有粗暴的春天。
也去植物园看玉兰,我喜欢玉兰,喜欢曹雪芹故居的黄梅疏影,喜欢那茶楼内外古琴清幽,喜欢漫步林荫蝴蝶穿梭,但是这不是春天,冰雪尚未消融,纱裙已经飘举。每年三月中旬,我都换了运动服去香山植物园,为了纪念那不曾有过的春天,也固执的要徘徊再徘徊,然后看紫色的野花热闹在路边。
北京,是个没有春天的城市,这里的人也似乎缺少浪漫和希望,不那么细腻,不那么品位,有点匆忙,可以热烈可以冷漠却难以脉脉于眼神。闽南人的性格很闽南,极少雷霆万钧,因为闽南的气候如是,一般冬天也很温暖,人们说话都是含着蜜糖一样温软;而东北人性格直接,喜怒行于色,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因为东北的气候相对分明。而北京,这个没有春天的城市,男人的性格中少孕育,什么事情要么直接做,要么直接说,很少在说与做之前蕴涵一段时间。而北京女人的性格中有一点无根的感觉,除了身在大城市的一点虚拟自在,对自身的生活,却很少周密,那有根的感觉的大多来自父母亲情,亲情淡泊的则比较无根。春天是根吸收养分的时候,这个城市有一点透支。
一直希望可以给北京的西北侧做点绿化,然后整个城市多引入一点活水,五环六环沿线的风景做的细致点,商业区和生活区科学的集中分散,然后把交通问题好好疏导,在所有街道和院落都种上花草和树木,那时候,风不那么狂,也许春天的影子能逐渐的近一点。
也或者每年冬天春天在海边城市生活,夏天秋天回来北京,这个周末是正月十五,又是上香的日子了。
晚上要去十三陵水库,和一群政法大学、石油大学刚回来的等上课的学生,在凉凉的空气里走走,把焰火向天冲,给那水边的夜空绚丽的回忆,既然回忆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