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主动、不拒绝、不评论——对名人博客的态度
浮躁,浮躁,整个互联网现在充满机会与诱惑,我尝试用“XXX的博客”四处搜索,收获颇丰,想起1996年我们上大一,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看一帮本土歌手的秀,许多人激动着簇拥然后所要签名的场景还是很清晰,对于大多数梦想中的孩子来说,那些镁光灯下的笑脸包含的不仅仅是成功的喜悦,还有被瞩目的成就感和随之而来的你期望的东西,那时大家也不看《名利场》,觉得“那又怎么样?”,而今天我再次感到有人在俯视沧桑,然后用接受采访的口吻说:“很高兴做客新浪博客,在这里我想感谢广大网友的关心,并对支持我的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关于我昨天吃臭豆腐的问题,想在这里澄清一下,味道是人所共知的,我吃的目的是为了宏扬传统文化-------”我不禁沉默,不知道如何评价。
民主的呼声是很高的,大家在开玩笑说如果鲁迅开了博客,如果萨达姆开了博客,如果,然后那些跑到时髦的网上开博客的著名作家以往不是最在乎版权的吗?不是可以卖个好价钱的吗?原来,说的都是鸡毛蒜皮,说的都是家长里短,打扮成被崇拜的明星的样子来秀大家的时间和眼球,然后为下一部大作铺垫人气,是的,哪个读者不希望与自己欣赏的大师有交流呢?如今你可以在线直接留言,也可以知道大师原来也是吃饭长大的啊,奇怪吧,不可思议吧。但是大师是老江湖,是过来人没,知道什么是望梅止渴,知道什么是抛砖引玉,知道什么是炒作宣传,至于说话的内容重要吗?不是有记者追着刘嘉玲吃火锅剩下的锅底想大家报告是鸳鸯锅吗?还有剩下的菜有鸭血肠,真是敬业,所以,在一场浪费别人时间和游戏里各得其所了。要说大网站的头头应该有这个眼光,自己让编辑以本.拉登的名义,以克林顿的名义,以泰森的名义,以章子怡的名义开博客,再转帖点照片和文章,再故意招人本人来攻击,不就是一个点击率么,应该不为难啊,成本低而见效快,比做广告省钱多了。
但是我还是觉得平常人平常心的来玩是乐趣,匿名的博客说出的大部分是值得信任的话,没有必要撒谎,也不是律师企图在这里找案源,也不是妓女企图在这里拉活,也不是卖身救母,也不是路经此地不幸钱包丢失,大部分的博友尽管身份虚拟说的却都是实话,照片、文字、新闻等等,历史的、财经的、电子的、文化的,百花齐放。
自命不凡的别有用心的毒草么,我的态度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不主动、不拒绝、不评论。现在估计追着要签名的人应该不多了,镁光灯么,自己买个当床头灯,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