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采访残疾女孩张佳欢的成材之路时,出版社的朋友介绍我看《哈佛女孩刘亦婷》,说是什么风靡全球的卡尔威特教育法的活标准,正经国货,值得借鉴,正好我要写的书里也有一部分是涉及教育方法的,就认真的看了起来。也买了那本刘的妈妈大力赞扬的《卡尔威特教育法》。
以下是书的几个只个重要观点:
3、刘亦婷的妈妈给孩子打各种补钙针,做血色素和骨骼检查。
4、刘妈妈曾经教育女儿区分“可,否”的概念,说“否则”就会失去成为“人杰”的机会而成为“人渣”。
5、刘妈妈赞成在卡尔.威特的教育观念里关于“孩子在成年以前最好不要和同龄的孩子玩耍”,以免“给孩子的是非观念造成混乱。
6、刘亦婷在上重点小学的时候,家长动用了巨大的财力和精力选择并运做。
总上所说,我觉得已经够了,这是一个所谓的良好的教育标本吗?一分钟以前,我觉得我写不下去,想看看网上原书是怎么写的,在地址栏输入书名《哈佛女孩刘亦婷》,没想到是一串这样的题目:哈佛女孩刘亦婷的真相------
什么内容我明天看,今天先把要说的话说完。
针对1、我觉得好吃好喝就能让孩子的聪明得到最大的物质基础吗?当然科学饮食是必要的,有条件的情况下注意蛋白质和脂肪以及维生素的比例也无可厚非,但是应该抵制夸大作用;
针对2、八十年代的中国妈妈知道莫扎特的有几人?刘妈妈也许知道,还会哼唱,但是不知道是只哼莫扎特还是也哼贝多芬和门德尔松?或者肖邦、里斯特?还有柴科夫斯基?刘妈妈在八十年代的四川不知道从事何职业,后来好象是编辑了,中国的母亲们比较刘妈妈真是太土了,很多人连刘洋河都唱不全,不知道她们的还是是不是都成了废物;
针对3、名目繁多的检查,当然今天的孩子也要做各种检查,但是是不是那么的专业和精确,是不是所谓的素质教育要成功的必由之路的中间环节有待商榷;
针对4、关于“人杰”“人渣”的概念,生活呈现给每个人的机会和条件是不同的,我们鼓励后天教育和勤奋,但是也不能否认社会的复杂和历史的曲折。就是那些因为种种原因而误入歧途走上犯罪道路的人,也不是我眼中的“人渣”,我想应该通过教育使他们重新发现自己,找回自己的价值和梦想,去追求新的有尊严的有信仰的生活。轮椅上的青年励志大师司晶在她的<<炼狱天使〉〉和〈〈拉自己一把〉〉的书中写道曾经多次到监狱演讲。〈〈告诉孩子 你真棒〉〉的作者卢勤也曾经关注少年犯罪。如果说这些误入歧途的人们可以通过刘亦婷或者张佳欢的真实生活得到启示的话,应该说人一辈子什么时候觉悟都不晚,但是觉悟的早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毕竟生命是有止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