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办主任访谈系列之——学校与专业,怎样选择(上)

标签:
教育 |
更多内容见:《高校招生》 www.zggxzs.com
学校与专业,怎样选择(上)
目前,很多考生在面对怎样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时候,大部分还是更重视选择学校。因为对他们而言,认知大学的主要渠道就是他们的老师,很多中学为了自己的利益(社会评价一个中学的教学质量好坏主要看它的升学率),在指导学生填报志愿的时候总是建议学生填报近年来最低录取分与自己高考成绩最接近的学校,然后再考虑选择专业。而咱们考生在高三学业学习压力那么大、填报志愿时间很紧的情况下,不可能很理性地选择专业,而是首先选择了学校。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太正确的,我个人比较主张考生填报志愿时,可以通过专业去找学校。考生应先明确自己想学什么,然后去打探想学的专业哪些学校有,哪些更好,再比比自己的实力,选出你爱它,它爱你的学校。
“钢铁公司不会跑到清华、北大、中科大去选冶金类人才!”
比如,东北大学的自动化专业在全国学科评比中排名第一,但该专业每年在各省录取分数并不是很高,与其相反的是,该专业的毕业生每年都供不应求。其实,考生对一种现象不了解,那就是任何一个企业都知道哪个学校的哪个专业最有优势,他们如果需要某专业的人,就会直接上这个学校去选拔,而不是随便去个学校招聘相关专业的学生。用人单位是很现实的,他不会管学校的名气多大,而是看这所学校培养的人是否确实具备他们需要的专业素质。比如钢铁公司在全国选拔人才时,他们肯定会首选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 、中南大学这样的学校而不会跑到清华、北大、中科大去选冶金类人才。这就是为何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学校的某些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反而比较高的原因所在。
很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事先没有确定好自己想学的专业,而是一味地考虑学校所谓的名气,进去了才发现原来什么都不是自己想要的,那时再来后悔已经迟了。
“冷热专业都是相对的!”
在专业的选择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个问题,很多学生对专业的选择非常盲目,老师叫填啥就填啥,或者家长怎么说就怎么填,一味追求热门,这种选择是不正确的,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所谓冷热门,是暂时性的。四年之后的情况谁也看不准。比如过去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社会需求大,学的人多,自然就热起来了,但随着社会需求的饱和,现在该专业的就业压力很大。今天的冷门也许就是明天的热门,冷与热是相对的。以东北大学的采矿工程和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四年前,这两个专业都很冷,录取分很低。但到现在,由于社会对这两个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很大,这两个专业的毕业生已经出现一人难求的情况了,只要愿意去,马上就签,待遇比其他专业要高出很多,甚至出现了学生在大二时就有用人单位找他们签订意向书的情况。因此,考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要理性看待冷热专业,不能盲目追热避冷。
“专业,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考生选择专业时,一方面由于对专业和职业缺乏了解;二是怕影响复习不想花费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因而常常是盲目选择,或者由家长、老师或其他亲友代为选择。因此到了填报志愿时,考生在选择专业时主要考虑录取因素,而学校因素、社会因素考虑得少,对自己的性格、兴趣更是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致使考生不喜欢所学的专业。这是很多准大学生不爱读书的根本原因,也是导致就业难和学非所用的直接原因。因此,个人因素是现在考生最应该放在第一位考虑的。选报一个与自己特质、兴趣相宜的专业就是好专业,这样有益于将来刻苦读书和日后的职业发展,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有条件的考生应该在上大学前做一个初步的职业规划,将来要做什么,你的性格能做好什么,你适合从事什么行业,想好了后再决定要学什么专业。然后,再结合自己的高考成绩,选择这个专业领域里自己的成绩能报考的学校,或许这所学校不一定是名校,但却能上适合你自己的专业。学得好的话,将来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干出成绩来,这也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陈景润搞数学是全国NO.1,但他的数学却不是在全国排名第一的学校学的,他要是在全国排名第一的学校里学国际贸易,估计是倒数第一。这就是为什么名校学生毕业后也可能卖肉或照样找不到工作的原因。
笔者曾经看到一个资料是关于对大学生的调查分析,有75%的学生认为目前这个专业不是他所喜欢的,85%的学生认为,如果再给他一个机会,他不会选择现在这个专业。上大学是自己的事,要自己去了解自己,了解这个专业,不能光听别人说这个专业怎么好,就怎么报。比如前些年生物特别热,一个生物成绩非常好的学生报考了东北大学的这个专业。进来后,学了一段时间,他觉得这个专业要做实验,每天和分子、细菌打交道,特别特别厌恶,几乎达到学不下去要退学的地步,最后只能转专业。所以,报考某个专业时,考虑自己是否适合是特别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要学生自己确定,不能由家长和老师代劳。
更多内容见:《高校招生》 www.zggx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