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被王少磊那睫毛上的一滴泪珠
一边做游戏一边谈,我想这不碍事。
1. 一本你不只读了一次的书
《简媜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4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当我看到王少磊的书房时,我立刻打算痛改以往的作风,尊敬地称呼他王老师。这是真的,王老师您也别谦虚了,我也像您一样,特想把您自个儿摁在您书房的椅子上,向您鞠躬。
除了一个装小人书的铁盒子,我至今都无法回忆起来我童年以及少年时候家里是否有一个叫书柜的家具,也不知道这是否成为我后来读了中文系大量买书而少量读书的原因。自打我学了早期教育后,更加坚定不移地相信,我的早期家庭阅读环境的贫瘠直接造成了我今天写博客的质量有待提高。
这还不算,更糟糕的是造成了我对读书的臭脾气:封面恶俗的不读,随便翻开一页,不能有兴趣读完的,哪怕是啥啥啥家的,也通通的不会再读。如此下来,我能读完的书尚且都少得可怜,更不要说读了不只一遍的书了。
《简媜散文》也算这十年来的一个极大的例外了。它是95年我的高中同桌送给我的生日礼物,严格说来,这恐怕是我长到17岁第一本属于自己的“正经”的文学书。这个女人的文字,我迄今没有想好一些形容词来表达我的喜爱和赞美。大学里修现当代散文,决定将简媜作为我的期末论文,但是后来我放弃动笔了,也不打算写别人,为此那门课我最后没有得到学分。不管在我大学时候的宿舍,大学时候每个假期回家的火车上,在深圳教书时候的宿舍,从中国到美国的飞机上,甚至从密西根州到佛罗里达州的长途旅行中,它绝对次次都在场。
我从来舍不得在一本好书上留下哪怕一个拇指印,但在《简媜散文》的空白的页边上,甚至文字上,我用铅笔乱涂了很多的刹那感想,还乱画了不少抽象画。
浙江文艺在我手上这个版本后倒是又重印了一次,换了封面,但就算重印的版本早两年的时候也下架了,以后恐怕也不会再印了,应该是销路不好。
2. 一本你如果身在沙漠时想读的书
我想问一下,在读书的时候能有水喝吗?先确保有,我再说。
3. 一本让你发笑的书
王少磊写的是《王朔文集》,我想写的是《王少磊文集》以及《王朔文集》,尽管前者至今尚未问世,但我有信心。
把王少磊加入到我的博客连接中的当初,我想好给他打的广告词是:你不开心吗?你想不通吗?无论你不什么吗,都请到王少磊这儿来吧。我承认我像那些仰慕王老师的广大女粉丝一样无比的喜欢丫博客上那些斜了吧叽的文字。斜而不倒,油而不腻,谑而不虐,滑而不浮,是我身边所有那些装订成册的书都不能给我带来的乐趣。我甚至胃痛的时候都不吃药,上上王少磊的博客就好了。
但是,王少磊一统我笑腺的局面发生了转机,我搬到了加州尔湾,这里我终于可以大大咧咧的排出几张美元买到中文的图书。
当我前几日歪在床上看刚从书店抱回来的王朔文集的时候(不好意思,我以前只读过王兄的《动物凶猛》),没读几页《顽主》我就琢磨,这王兄朔的口气怎么那么像我们那个王兄少磊啊?有些“语句意象”怎么那么跟我们那个王兄少磊具有一样样的表述精神啊?比如“新华字典”之类的。嘿嘿~
等到我昨天看到王少磊列出《王朔文集》为他发笑的书,我也一并发笑了。在《王少磊文集》尚未问世之前,我终于有了一个暂时的替代品可以握在手里锻炼我嘴角和心脏的肌肉,使得它们更加健康。
4. 一本让你哭的书
我承认余华的《活着》是击中了早年的我的,与彼同时的,还有毕淑敏的《昆仑殇》,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巴金的《寒夜》,等等。列出这些书名来,才发现,让我最后破声而哭的都是死生的离别,和生的艰难。我想大凡女的,也许都逃不过这种情节的攻陷。
颜回乐,说她看了《追风筝的人》后在床上滚着大哭,把小心肝都哭碎了。啥时候我不想让自己的小日子过的太高兴了,我也去整本来伺候伺候自己,定期排排毒。
5. 一本你希望是自己写的书
《简媜散文》
6. 一本你希望从未写就的书
这不合我的逻辑。希望从未写就的书说明我去看了,发现它实在从头皮烂到脚趾头;而基本上我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完整地发生在我身上,而我对没有发生完整的事情不做结论。
7. 一本正在读的书
厕所里有一堆,从让我乐得直捶胸的德国儿童故事《我的小姐姐克拉拉》到鲁迅的《朝花夕拾》,从文言和英文版的《笑林广记》到我即将派上用场的专业书《Child Learning through Child Play》,都是“正在”状态,也唯有那里和枕边,而不是书柜,才能是正在状态。
枕边自然是柔软体贴的地方,而厕所,我也决不亏待,特意买了一只好看的藤篮子,里面包裹着花布的藤篮子来放它。那种藤篮子,咳,其实是老美用来在饭桌上盛面包的,不过,我想用在厕所盛书,倒也对应得紧。
不过,我要特别说明的是,因为王老师的几次推荐,我正在新浪读书读北岛的《失败之书》。我向来不喜欢在网上读“书”,因为没有手执一卷的感觉。这本“书”因为虚心接受王老师的写作指导而例外,不过将来要有机会,还是希望能够买到纸版的来好好地读,二来也方便我搁在厕所里。
8.
一本读来有意味的书
厕所里的那些都有意味儿。
9. 一本改变你一生的书
回答:王老师写的是《新华字典》,足可见为什么《王少磊》是一本让我发笑的书。
——跑题了,说你呢,做读书接龙游戏也要有专业精神,跑题要扣分!
——那,那什么,那我就也写《新华字典》好了。
——你这属于舞弊抄袭行为,不但扣分,还要处分!
——冤枉啊,这不怪我,是王少磊主动给我看的答案,我想不打小抄都不行。要不,您连他也一块儿处分了?
10. 点名:
鉴于我的童年阴影,我特点以下几人:
秋刀鱼:从小就接受他老爸书柜里的文革大部头的熏陶。
颜回乐:从小就也接受她老爸书柜里的各种大部头的熏陶。
柳小不:从小……这我不太知道,但他肯定会从小熏陶他将来的孩子,怎么说他爹也是个天天和图书打交道的人。
另外,鉴于鲍南城兄弟在知道王少磊点了我之后又点了我,那我也象征性地在王少磊点了他之后再点他一遍,反正他也已经写在我点之前,我也一样,两清,省得罗索。
人到中年:这搜狐披着中年皮的小丫头新近认识,很快便发现跟我有一样的荣辱观:以恶心他人为荣,以愉悦他人为耻。
我思:读书多到让我十分羞愧的老男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