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杜可名
杜可名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361
  • 关注人气:7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儿童读经谈开去:马虎不得 和 马虎

(2006-07-24 14:36:05)

相关连接:反对孩子读四书五经中的坏逻辑

春天的足音的留言:

我也给孩子买了一套《育灵童经典诵读》,我的女儿四岁半,刚刚背完《论语》第一章,此刻看到这篇文章让我的心安稳了一些,一千多块的书费在人的一生中算不得什么,但孩子的一生,孩子的教育是不可马虎的。

杜可名的回复:

春天的足音:下次也许我要单独写一篇,什么时候教育孩子就应该“马虎”。

在这个读经的话题中,“《论语》第一章” 不是我们要重点要拿出来说的方面。

你的孩子觉得这件事情好玩吗?从中感到快乐了吗?从中增加了对自己的良好感觉了吗?这最重要。

如果她乐此不疲,会主动要求你大声读,她听着,或者她大声读,要求你听着,那么背十章也是无妨。而另外一个如果,你就要重新考虑了。

“选择”,真的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买此类“掀起一股热潮”云云的书的时候,一定要看出版社,看编写书的人,看前言和后序,并且自己翻看其中的内容,从你的孩子的年龄阶段的特点去作判断。国内会利用家长“马虎不得”来赚钱的人太多了,所以这点才是一定要马虎不得。那些所谓专家们的“研究表明”不要轻易去相信他。这里顺便插一句,一套诵读书,1000多块钱,不得不佩服撰写“专家研究表明”的人的“煽情”和“煽钱”能力。

推荐你去红泥巴,www.hongniba.com.cn 萝卜探长和阿甲是我见过的最认真的用一颗童心来热爱书和卖书的“中年男生”。你可以为你的孩子在上面找到很多有趣的推荐。

我在前文里讲了,音韵强的东西容易吸引年幼孩子的兴趣,哪怕她现在不理解;另外吸引她兴趣的就是她的逻辑世界里能理解的东西,哪怕对大人来说不合逻辑。在这两点上,你就要“马虎”。

我的朋友的孩子北北在她5岁左右的时候,最喜欢给她的2岁的弟弟念《登鹳雀楼》。当然,和“更上一层楼”的意境一丁点关系都没有。我们先来听听她是怎么念的: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孩子自己有处理语言节奏的天分和能力,她知道把第二句一个字一个字的拖长声音,弟弟会盯着她看,知道在最后一句把5个字在一秒钟内迅速读完,弟弟就会咯咯大笑。

当然,这其中还包括给每一句诗配上不同的鬼脸和拍掌的节奏,以及不停的变换背诵时的快慢,她知道怎样用《登鹳雀楼》这个“语言的玩具”把弟弟逗笑。

我们每次都很enjoy姐弟俩的这一幕。所以,这个时候,哪怕读《论语》,你就“马虎”一点,教会了她之后,就不要去插手“应该”怎样读,他们有他们的方式,他们觉得快乐就行。如果这个年龄的孩子喜欢读,孔圣人的话和小老鼠上灯台没什么区别,如果她愿意,完全可以用读小老鼠的语气来读孔圣人。

当然,更没有必要主动跟她解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什么意思。如果孩子主动来问你,你也要用她能够接受的方式和程度,否则,尽可以马虎一点。

顺便再说说关于要“马虎”的,还有“她”的那些“可笑”的想法。比如,年幼的孩子认为万物有灵,如果她指着图画书上一片树叶跟你说这是一个仙女从天上飘下来,你可千万不要跟她指正“傻宝贝,这只是一片树叶,仙女是那种穿白纱裙有翅膀的”。——那只是你的“仙女”,不是她的。当然最恶劣的是“乖宝贝,听爸说,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仙女”。说出这样的话来的父母真应该让仙女把他变成一颗石头。

在某些问题上,不要早早的把过多的“事实”告诉她,不要早早的用过多大人看世界的观点去纠正她。某些时候,不需要你“斤斤计较”,而是放宽心地让孩子按照她自己的节奏成长,而你需要做的,只是去欣赏她的“傻”样子,最好跟她一起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