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连夜读刘若英的最新的书《我想跟你走》。
我一直觉得这个女人的感觉里有我自己。
她的《似水年华》,是我的钟爱。她不是个演技好的演员,她就不是个演员。戏里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声叹息,都是她自己的人生。
我曾经反反复复,反反复复的看似水年华,以至于熟悉里面的每句台词。
《我想跟你走》。第一章,写得很好。
一个人能活多久?这个问题可以有很多参考数字;一个是统计的平均寿命,一个是你自己期望的岁数,还有家族基因遗传的因素,也可以是历来哪个人最长寿的纪录等等。但这些数字,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具体的意义,它不能说明我们对生命长短的感受。可能,我们需要另外一些能力,去真正感受生活的历程。什么样的能力呢?比如说记忆。一个完全没有记忆的人,他活了二十岁跟活了八十岁,这中间有什么差别吗?或者可不可以说,不管岁数大小,一个人能活多久,要看他能记得多少过去的岁月?
多年后,我再次见到还是单身的他,这次我们的声音跟周围所有的杂声混在一起,那个秘密的频道消失了。他说,如果当时我即时回应了,故事就不一样了。我笑了笑说,我的表达,不只不合时宜,也缺乏速度。他也笑了笑说,一生有时就是一瞬间。
是吗?到底我应该以我的不合时宜为荣或者遗憾?我以为,浪漫有时候不就是静静低下头去,或是延迟个一秒,或一千万秒?我以为我选择的是浪漫;我以为我选择的是一生,不是瞬间。但是他说“一生有时就是一瞬间”。
那……可以再来一次吗?让我们试着坐下来,隔着很近的距离,先是静静的,然后你叫我的名字,让我别怕……可以吗?来得及吗?如果我愿意,你也愿意,那个秘密频道也还在,我会试着更坚定一点、更快一点,快一千万秒、快一秒,因为——我想跟你走。我就是想跟你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