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迷恋文字 |
昨晚半夜三更了,pplive在线播放《终结者》123,虽然已看过几遍,还是撑着看到完。
今天偶然看到了王少磊的《互联网缺乏诗意?》。他说我们可以“咏蝉”、“咏城墙”,但您能“咏硬盘”吗?还潜含着说,奇松怪石,葫芦丝瓜老牛秃鹰尽可入水墨画,但您能掼毛笔一管,戳红印章一方,画一幅戴尔的最新型号的笔记本么?有些不伦不类的别扭。但是,末了,王老说三五十年的积淀可以孕育“诗意”,也许表现形式不同,但键盘和鼠标最终会沉淀为美好的“意象”,而我们也将会带着甜蜜的忧愁书写手指在键盘上的舞蹈。
只是我真的有点想象不到,三五十年后,CPU,显示屏,键盘和鼠标,将会如何地沉淀成为“美好”的意象。正如我妈在27年前生下我搂我在怀里轻轻摇晃的时候,无论如何怎么也想象不到,23年后有一天她会对着一个叫电脑的机器的泛着贼光的屏幕慈祥地微笑,因为她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宝贝女儿可以被看到,就在那泛着贼光的电脑屏幕“里头”,虽然是个二维的,伸手也摸不到温度的女儿。
终结者1是84年的片子,“科幻”的是2029年电脑“天网”已然高度智能化,企图对人类赶尽杀绝,统治地球的故事。我也不晓得应该怎样来赞叹编剧在84年就具备的不可思议的“想象力”,因为很快就要2006年,离2029年也不过是再一个23年,谁又能知道,23年后互联网会变成什么样子,以及人的生活,人和人之间的接触会变成什么样子。
基本上,就像作为耕田必须工具的老牛最终入了国画成为一种意象一样,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电脑和互联网的包围中,我并不担心CPU,显示屏,键盘,鼠标和互联网里的那些存在最终也会成为一种意象,但我有些许担心的是,科技以无法估量的高速度向前发展,三五十年后它们是否能成为一种和水墨画里的老牛一样“美好”的意象。
生活中的景本是景,物本是物,景物有诗意,乃是因为人的心里有诗意。或者更确切的,乃是因为景物能够激起人心的感受诗意的能力。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已经四天没有出过门了。而这四天中,我每天从一睁开眼就坐在电脑前,直到不得不去睡觉。像罂粟一样吸引了我的互联网里自有它的诗意,虽然它并不全都是诗意。从相识的或不相识的人们每日新鲜出炉的美好博客到MSN里老爸老妈也能发过来可爱的动画图标,这些是10年前人们不能领略到的。但我也因此错过了今年第一场雪飘飘洒洒的诗意,错过了风抚过面颊的凉凉的诗意,也许还错过了幼儿园小朋友倚靠在我身上的软软的诗意。
终结者2作为一部给人类观赏的片子终于让人类暂时避免了未来被电脑天网毁灭的可能。但是我们的生活已经发展到这样一个事实:全球的互联网哪怕只有一天跟你开个玩笑集体不工作了,巨大的损失不说,人类将陷入恐慌。当然,这是个“诗意”之外的大命题。那么回到“诗意”,也许除了思想互联网里是否缺乏诗意,更该问一问你在互联网外的生活是否缺乏了冷暖可触的诗意,甚至问一问你是否日渐缺乏了感受诗意的能力。
王老每天天不亮就像个百灵鸟似的起床,在博客里码完有趣的文字,并且有时花插着跟我或玄哥在MSN“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愉快的交谈后去用早膳。用完早膳,还要去他家后头据说很可爱的小山散会儿步。逢到周末,还带着他家四岁的闺女一起爬小山。这让我和玄哥都挺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