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杜可名
杜可名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494
  • 关注人气:7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一种Idea叫你永远有激情 [ 跨越太平洋]

(2005-10-14 02:32:30)
分类: 美国教育

“X-Pacific”(跨越太平洋)这个项目是我在赵勇老师那里做RA的时候负责的一项工作,今天再次提起它,心情非常复杂。

 

不管其他人怎么评价他,也不管那些我不了解的事情,赵勇老师在我心里始终是一位非常敏锐,并且非常有力量的人。我尊敬和欣赏他,一如去年9月份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密西根州立大学的教育学院的多项专业在全美排名都是TOP10之内的。赵老师差不多刚40,已经拿到了教育学院的终生教授,而且在今年MSU150周年之际获得 University Distinguished Professor(杰出教授)的称号,是MSU150年来获此殊荣的最年轻的教授。我想不管怎么样,这些都是一个华人教授在美国用智慧和努力奋斗的明证。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跟他第一次见面,他说需要一个会写东西的人,叫我给他看看我的文章。当时,我唯一一篇写得正正规规的就是在卓越网三周年征文获奖的那篇。当下点开它,让赵老师过目。后来我们关于这篇文章引申出来的对话我在此不说,但那将是我永远美好的回忆。

 

后来再见面的时候,赵老师就提出了我们做一个中美教育比较的生动的文字记录片这个设想。简言之,我们在中国和美国各选一所中学,以及若干位学生,老师,和校长作为固定的参与者。每周,我们在领导者,教师,学生,课程,家庭和社区五个领域向中美双方的参与者发送问卷或进行电话采访,就他们的日常各项活动,关注的兴趣所在,以及前一周表现出的重要问题进行真实的记录和描述,以及深入的挖掘。用户可以登陆网站,根据我们搜集的资料对中美这两所学校的运行进行同步的了解和对照,并发表见解。

 

我当时在项目简介中写到:

 

“我们最终的长远目标是提供一个交互式的虚拟空间,中美的这两所学校可以在这里展开亲切的沟通和深入的了解,并建立一种长期的友好关系。我们也希望这同时给所有对中美教育感兴趣的人士打开一个了解、思考和借鉴的窗口。以观照中国**中学和美国**中学的异同为出发点,我们试图回答一系列广泛的问题,诸如:两所学校的教学活动是如何进行的? 学生们的学习和各项活动是如何开展的?两所学校的课程如何设置?测试评价如何进行?学校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期望和标准是什么样的?在这些大的范畴之内,我们在每个星期将推出一个不同的主题,具体到譬如:自然科学的一次动手活动,语文的一份期末考查,一次全校性艺术活动的开展,甚至诸如老师谈自己最失败的一次对学生的教育经历等等。

 

我们衷心地希望中美这两所学校以及他们的参与者的故事能够引人注目,并富有启迪。”

 

多么美好的一个设想!这要是做好了,将对两边的交流和教育带来多么生动而有意思的思考!

 

很遗憾,由于种种原因,那些我不想再说起的原因,这个项目我最终没有把它做成赵老师,以及我自己想要的样子。其实,我一直都非常抱歉,非常非常抱歉。我还记得赵老师当初在谈这个Idea时候的眉飞色舞,还记得我写信给他承诺说,我非常有信心一定把它做好。。。。。。

 

毕业不再替他干活后,我就一直在想,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虽然现在没有人给我报酬了,但是为了这个设想本身的美好,我要自己把它给重新开始做,并且真的把它做好。

 

把它写在这里,算是这个栏目的前言,也算对自己的一个督促。以我现在的条件,我只能做国外的,就跨越太平洋而言,目前只能是单向的。但愿它能给对教育感兴趣的人们带去一点有益的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