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虎的几次挥杆动作改变图。

(2009-08-13 14:36:16)
标签:

资料收集

高尔夫技术杂谈

老虎

挥杆

体育

分类: 高尔夫技术杂谈

老虎的几次挥杆动作改变图。

 

    在前不久的博文<<老虎最近是乍了>>里,我提到老虎近期的状态不够稳定是因为他在频频修正他的挥杆动作。一些网友显然是平时都很关心老虎的,大家在我的评论栏里也纷纷表示了他们的担心。其中,网友旱马留评道: 老虎回到巅峰状态的机会比较小,毕竟岁月无情啊。我理解他的意思是老虎不年轻了,身体机能(主要是力量)会大不如前,恐怕很难再现巅峰时的鼎盛。事实上,老虎这些年的开球距离也的确比很多长打球员去得短了。所以,我用台湾前职业球员郭老师作例子,原意是想安慰这位网友毋须担心,老虎才三十出头,还有大把日子。我在最后说了一句:"还觉得老虎整天瞎发力呢。太发力,不见得好,老虎总有一天会找回北的,放心。"然而,就是这一句话,引来了一些讨论。本来大家有的放矢,各抒己见是好事。说错了有人为你辩明,说对了大家受益,挺好!可有些朋友的言语就不太友善,似乎有仇似的。我这人性子直,明说了吧。这不好!我一直都在不断地声明:我没有系统学习过挥杆理论,一切关于挥杆方面的说法只是来自我十年的实战感悟,是对是错,也只限于自已自辩和思考。事实上,这坛子里又有谁堪比哈蒙或利百特,恐怕连个世界百佳教练也暂时没有吧!即便是哈奇,不是也有很多人认为老虎不应该和他合作吗?仁见好了。

 

老虎的几次挥杆动作改变图。

老虎的几次挥杆动作改变图。

老虎的几次挥杆动作改变图。

 

    老虎最近谈及到了他的挥杆,在被问到:如果2000年的老虎与2009年的老虎打18洞的比洞赛,结果会怎样?老虎回答说:“现在的我会赢。”

 

  许多人认为2000年是老虎具有标志性的一年,那一年他赢得了9场比赛,3场大满贯赛。可是老虎表示去年他七个月没有输一场是生涯最好的一段时光。“与那时相比,我的驾驭能力大大增强。”老虎说,“我理解该如何处理球了。我现在有许多种方法,可以在高尔夫球场上自由驰骋。这就是经验。九年来,我学会了如何打球,以及如何驾驭。九年之后,我或许会给出同样的答案,因为我对内心更了解了。从体力上来讲,我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将球击得那么远。可是理解如何打球,那是要靠多年的经验累积。”

 

    上面这三张照片是老虎不同时期的一号木挥杆至顶时的照片,老虎的左腕越来越趋向人家说的本-侯根的"杯"状了。本来,我想就自己近乎"菜鸟"级的理论水平去评头论足一番,再期望高人们补充或指正的。但是,我决意不说了。我真的希望有高人能说说这其中的大不同在何处,这些改动又会造成怎样的球路变化?我相信论及到2009年这个挥杆模式时,很多人就会认同我说老虎不可"瞎发力"的外行话了。因为,老虎现在的挥杆很需要讲究一个道道,太过发力就容易导致方向不稳。

 

    量小非君子,俺老小子称不上是君子,但是,为了能明晰老虎这三个时段的挥杆玄妙,我不会肚量小。就请说我外行的内行名家们说说吧,哈哈,这最后一句又明显不够肚量大了。

 

老虎的几次挥杆动作改变图。

 

这是行家对老虎挥杆的评述,我对挥杆理论的术语不熟,所以请大家看原文好了,免得译错了误导大家。

反正,挥杆理论的行家不会不懂英文。字小看不清?收藏此图,用图片收藏里的放大功能就好了。

 

 

 

 

 

本文图片来自<<高尔夫网>> 

 

附博文<<老虎最近是乍了>>里的相关评论

 

周易博士在我的博客评论栏留言说:"老虎的挥杆平面又变陡了,这对提高铁杆精度有帮助,但对一号木的Timing影响会很大,我认为这是他开球不好的主要原因。他增加挥杆平面角度的原因应该是为了减少转体的幅度,避免左膝再度受伤。"

 

我回复说也感觉到了一些不同,他的站姿重心(腰下双腿)自始至终都没有偏移变化,上下杆之间少了从右向左侧移的重心偏移。收杆也不象前段那样呈拉挑的仰收,相反有些前靠,过杆时手腕动作也多了些。

 

旱马

2009-08-04 16:24:12

老虎回到巅峰状态的机会比较小,毕竟岁月无情啊。

 

博主回复: 2009-08-04 16:52:55

我和台湾的郭志雄(音)老师打过一场球,他当时六十大几了,但他的一木270码以上,6铁180码。重要的是,他打出去的球象是玩杂耍的多变而精确!那一场球,他蓝梯打出68杆。

郭老师曾纵横台湾高坛,显赫一时,很多界内的人应该都认识他。郭老师挥杆击球,很柔。他说打高尔夫球并不需要太大的力量,关键是流畅。

老虎才三十几岁,日子还长着呢!想想埃尔斯的挥杆,还觉得老虎整天瞎发力呢。太发力,不见得好,老虎总有一天会找回北的,放心。

 

新浪网友

2009-08-04 20:28:42

还觉得老虎整天瞎发力呢。太发力,不见得好,老虎总有一天会找回北的,放心。
---------------------------------------------------------------------------
楼主对老虎的观察细徴入致,也颇专业.但上面这句话可能是对高尓夫认知境界所致.对于初学者大多数会瞎发力;对于八十杆左右的球手会体会要柔和发力的重要性;对于标准杆附近的球手在追求顺畅发力的节奏稳定性;而到老虎这一层次的球手,必需流畅的发力到应得心应手的境界,才有可能稳定的开出三百码以上的一号木,也只有发力开出三百多码才有可能较易容打出六字头.所以发力是必需的.问题是流畅的稳定性....

 

 

博主回复: 2009-08-05 14:27:49

首先,认同这位网友关于不同层面水准的球手对一号木的不同要求描述。是的,一号木发力是必需的.问题是"发力"和"太发力"应该有些不同吧?而且,更不应该什么时候都"太发力"。

对于460多码的4杆洞,一号木发全力剩150码,柔顺发力剩170码。此时,不必去到尽而七颠八倒吧(尤其在惩罚性很强的四大赛场)。老虎的中长铁和我们也不是同一水准,他不需要杆杆攻旗都需用劈起杆才能打出6字头。击球不稳定,上球道率不高,击球再远也是枉然(如巴巴-沃生,J.B霍姆斯)。我是这样认为的,也真有可能是我对高尓夫认知境界不足所致.看来达利也退回到我这一层境界了,我在英国公开赛的球评中就大赞他"转性了,开始讲究打球策略了。

发力是绝对要的,但要留有余力去掌控挥杆的流畅和稳定。挥杆祖师爷本.侯根说过,"真希望自己有笫三只手来发力。"意思就是,为了准确性,挥杆不能倾尽全力。

咱们只是讨论问题,并没有他念,见解不同,还请见谅!

新浪网友

2009-08-05 07:11:47

关于瞎发力的评论完全是外行话。任何一项运动的世界顶级选手除了天资之外在各方面都要做到极致。只有发挥到极致,成绩才能达到极致。我们凡人做不到。但是泰格伍兹是天才,他做得到。他的人种和体材都是为高尔夫而造的。在他的运动生涯内,他必将超越尼克劳斯,成为一个新的里程碑。

 

 

博主回复: 2009-08-05 14:37:39

对于这位网友的前一段,我只想说一句---物极必反!各自仁见吧。

 

周易高尔夫

2009-08-06 04:21:07

也来凑个热闹,说说老虎的发力。从小他父亲就叫他只要能保持平衡,有多大力使多大力,这个概念似乎始终伴随着老虎的运动生涯,特别是在使用一号木时。老虎一号木的作用就是争取最大距离,多用于短4杆洞攻国岭或5杆洞两上抓鸟,这时他绝对是有多大力使多大力,即便发球不好,也可以稳稳拿帕。如果该洞只需拿帕的话,老虎通常是不会用一号木的,老虎不是为争取最大距离击球的节奏和流畅性是非常好的,其实候根在一号木大力开球时的节奏和平衡也会受影响。

 

 

博主回复: 2009-08-06 12:31:10

毋庸置疑,老虎的综合实力高出其他现役球员不少,否则,以他参赛次数之少,他不可能长期高居世界笫一这个位置如此之久----只要老虎出战,他几乎都能处在夺冠或争冠之列。但是,他在坦伯利正因为开球多有失误(笫二轮10号洞只是其中最重大一杆被凸显)才败退的,从这一点看来,我认为----当状态不处在最佳时,球手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以稳守缓攻,避免出大错。

我说"还觉得老虎整天瞎发力呢"这一句,实际上是有所指,意思是说:不管状态如何,也不管风险多大,一味的瞎发力不妥。我在文章剖析老虎现状的正文没提这一点,实际上也不认为老虎是因"发力"而大大不对。只是网友担心老虎"岁月无情"而无力回天,我才用郭老师的老人经来说明另一点----不需要瞎发力也能(甚至更稳当)去获得佳绩。

也许,是我表述上有问题,也可能是别人理解有偏误。所以,有了这诸多文辩。

事实上,我喜欢有更多的人提出异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人让己多长见识,明了更多高球知识。谢谢博士的参与,请相信我是绝对诚挚的。

 

要稳

2009-08-13 01:33:20

  关于老虎怎么发力和发了多大力,我们作为影像旁观者,只能是猜测。基于他那样的身体能力,什么算“太”呢?这是个没有标准,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命题。
  看得见的,是老虎的客观历史战绩。高尔夫作为运动项群理论里“技能主导类表现性项群”,和射箭运动一样,在最高水准的竞赛中,决胜的最关键因素是心理,包括心理的稳定和克服心理性疲劳的能力。 其它技能、体能、战术是次要的东西。
  对过去的老虎而言,心理能力是他称王的最重砝码。对现在的老虎来说,假定他心理水平不变,那么出问题的,是他的技能。他的挥杆技能出问题,是因为他的体能环节-膝盖的手术。身体机能的变化,迫使挥杆发生变化,挥杆的新变化,就如周易博士所说“"老虎的挥杆平面又变陡了”,陡的挥杆,能减少对下肢的压迫。但这个改变,属于“动作联结过程”,从这个“联结过程”转为下意识的“自动化过程”,据路人兄的博客所示,需要40万次的击球予以巩固。对老虎来说,可能用不了那么长的时间。但在最高水平的竞技当中,成绩说明了一切。
  老虎还需要时间。

 

博主回复: 2009-08-13 14:44:57

关于老虎怎么发力和发了多大力,我们作为影像旁观者,只能是猜测。基于他那样的身体能力,什么算“太”呢?这是个没有标准,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命题。
------------------------------
怎么答你好呢!
这么说吧--世界上,我不懂的东西很多,但有很多人却懂。而我懂的某一丁点也可能是很多人不懂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